18/09/2012
從上海構築袖珍「十三陵水庫」談起……
最新的上海市防汛規劃披露,政府將投資250億元調整提升防汛體系,包括在城市中心地下建設一個臨時地下水庫,其中管長約15公里的蘇州河總管管徑達8米,比地鐵隧道的直徑還大,總調蓄庫容相當於1200個標準游泳池水量總和,相當於一個縮小版的 「十三陵水庫」。一旦城市突遇暴雨,調蓄總管開啟進水通道,可迅速吸納城市中心大量積水,雨後利用污水設施的空餘輸送能力,再將收集雨水有序處置排放,有效提升上海城市防汛能級。
上海是個濱海城巿,每到汛期,防汛形勢相當吃緊,雖然近年已很少聽聞巿區有「水漫金山」侵宅擾民的洪澇災害,但是每遇到風、暴、潮「三友聚會」時,在黄浦江或蘇州河加高的堤壩上觀察,仍有站立於「地上懸河」之感。
法國文豪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這種「良心工程」確實在短期內不能為政府帶來眼前的效益和政績,但如果被忽略了,可能遭致經濟財產損失,嚴重的甚至需付出人命傷亡的沉重代價。且不說夏季暴雨連天,中國南方中小城巿每年洪澇災害造成人命傷亡,經濟損失,即使北京這樣的大城巿,今年7月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受災面積16000平方公里,受災人口約190萬人,傷亡人員數十人,初步統計造成經濟損失近百億元人民幣之巨。
近年,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但城市建設似乎都存在「重建設,輕規劃;重地上,輕地下」的問題。表現為城市建設依然只是集中在大規模社區、地鐵、地上污水處理項目等經濟效益明顯的政績工程上面。一棟棟漂亮的現代高樓大廈下面,地下空間更多的留給了電力、電信、以及地鐵等直接關係到GDP的公共設施,留給下水道的空間很小,更不用說規劃建設超前於城市化的地下排水管網了。
「沒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沒有一流的城市」此話不假。為應對特大暴雨等特殊災害天氣對中心城區快速排水的特殊需要,國際大都巿都提高排水系統設計標準,紐約是10至15年一遇,東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而我國城市排澇系統普遍脆弱,大城巿排水系統設計是1到3年一遇,通常只能夠適應每小時36到45毫米的降雨。對比國際先進水平的排澇系統,國內排澇系統的改善工作任重而道遠。
上海排水系統擁有百年歷史,主幹道下排水管網的總長度就達到1.1萬公里,但是巿區地面商廈林立,中心排水管道已基本沒有「大刀闊斧」擴容的空間,只能進行去淤、清澇的「保守療法」。在這種情況下,上海「未雨綢繆」防汛規劃推出了「城市大容量地下調蓄總管設計」,防患於未然,是具戰略眼光的舉措,確實值得稱讚。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