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1
大城巿難容舊書店
滬上最大民營舊書店「小朱書店」年底將歇業的消息傳出,眾多愛書之人紛至沓來,「小朱書店」,一時門庭若巿……
繁華喧鬧的上海,舊書店是一種文化符號,曾經是申城的一道風景線。平實的門面,擁擠的書架,泛黄的書頁,愛書之人在年代久達的舊書、舊報紙、連環圖、老照片,甚至手抄本中,享受閱讀和「淘寶」之樂。雖然「淘書者」不是每次必有收穫,但是以書會友,志同道合者聚集交流,這種人情味的東西,網絡書店完全無法替代。
隨著數位化和全球化的潮流,許多舊的文化業態正在被新的文化形態淘汰。科技昌明,電腦普及,網路書店來勢洶洶,讀者可從網絡購書,或者直接下載圖書閱讀,幾百頁轉眼下載完成且經濟實惠。然而,實體書店則需面對人工、運費、租金上漲、市政動遷的沖擊,看來未來的實體書店,只有走大型綜合書店的路線或邁向專業化如藝術書坊,科技書店等精品路線,才能爭取到生存空間。
相比之下,舊書店則舉步維艱,經營愈發困難了。曾經在上海最繁華路段如福州路、淮海路、四川北路等處經營的上海舊書店門巿如今已全部悄悄淡出人們的視線,全上海可憐地只剩下5家國營的上海舊書店門巿。繼復旦大學周邊的人文類民營書店「左岸書店」、「羅素書店」、「開明書店」打烊,「企鵝書店」、「三味書屋」、「生樂書店」、「慶雲書店」步後塵陸續關門之後,位於地鐵4號線塘橋站地下商場的「小朱書店」今年底也面臨歇業。
的確,舊書店是興趣別樣的「小眾」需求,滿足人們懷舊心態,亦是情趣化的文化點綴,卻少有規模化的產業效應。舊書店主多數是超級書迷,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合時宜,頑強堅持,多數是出於愛好,與其說是賣書賺錢,不如說是為自己和社會培植一塊精神土壞,以書會友,傳遞墨香,維繫如癡如醉「淘書人」愛書的生活方式。
據說,「小朱書店」年底將歇業的訊息曝光後,有書友發微博呼籲幫忙尋找新店址,已有網友表示願意免費提供開店場地,讓這家舊書店重新萌生了生機。行家分析舊書店依然有生存的空間,前提條件是要維持目前的租金狀況。舊書店交易其中不少是「以書易書」。出售價格一般為十多元或者數十元,即使賺點錢,又急著拿去收購舊書,又補充了貨源,慘澹經營,仍不會虧本。
書店是城巿的「精神家園」。舊書店能繼續經營下去,這不僅是物質資源的再利用,更是精神財富的再挖掘。舊書是有生命的,就要讓這些生命延續下去!在密集交流的城市空間,我們可以從現代時尚文化形態跨入舊式小眾文化,這正是國際化大都市最迷人的魅力之處。
我期待「小朱書店」的重生!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