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16
保育主張 切忌盲目
近年保育與發展的矛盾不斷激化,抗爭行動升級、輿論一面倒,都傾向保育,若社會願意理性討論,會看到「發展」未必如想像般禍害無窮,而支持保育也不一定是明智。
有人指發展只為滿足社會部分貪得無厭者的需要,其實即使不作任何發展,大家的生活質素都已比50、60年前普遍的人好得多,這是提倡現代人返璞歸真,要求回歸農田,只飲清水,吃白飯的激進主張,雖可作參考,但不會人人接受。有人又會說,保育也是可持續「發展」,只是發展的形式不同而已,不過,一般人亦不會理解和認同這類定義上的斟酌,而只會看保育或發展的實際效益,這主要是可用金錢衡量的經濟效益。
對港人來說,這較容易理解,但較難量度的社會無形效益,例如減少商場、少了人流,為當區交通減壓,回歸步行,多了公共空間等間接的社會效益,其貢獻相信也不會低於保育所產生的直接效益。社會正期待一個有公信力的保育與發展的折算表,從而量化社會的成本和效益,權衡輕重,取捨優次便可一目了然。不過,在今時社會氣氛下,要制定這樣一套標準,談何容易!而保育與發展的問題天天新款,社會又可以如何處理?
社會大部分人都會贊成保育,包括任何生態及歷史建築的保育,但大家都知道,社會需要發展以應付時代轉變的需要,移山填海、遷拆重建既是主要方法,亦是矛盾所在,怎樣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關鍵,而每個項目的情況都有不同,大家就不能盲目傾向支持保育或發展。
以最近北角皇都戲院保育為例,有人以戲院的建築風格(包括飛拱屋頂和已遭嚴重侵蝕的外牆浮雕)罕有為理由,力主保育,又指它是電影院歷史的見證及當區街坊的集體回憶等,很多保育人士的心態明顯是:只要不用自己付出,就可不問代價,要求政府甚至其他人(包括業權擁有人)保育,好讓他們可以隨時到那裏「發思古之幽情」。
姑且假設戲院現址每年可有多達萬人來參觀,每人入場費一千元,每年一千萬,單以發展商36億收購價計算,帳面也要360年才可回本!何況要每人花千元來「思古」,大家會做嗎?這類不以實際價值權衡,再作出取捨,而盲目抗爭的例子不少,希望輕率主張保育,不計社會有形、無形成本的人三思!當然,若他們就每個項目籌募保育基金,只要等值支付,包括以配對基金形式,夥拍政府回購項目等,在不影響公帑和私產這些社會共識下,必會皆大歡喜。
過去曾引發爭議的建築保育項目不少,而政府在處理上也有很多可改善之處。今年施政報告中建議成立5億元的歷史建築保育基金,明顯是杯水車薪,但也要視乎社會有多重視這個議題,又願意付出幾多。
正如看到舊區、老店,以至古老行業、舊物的消逝一樣,大家對它們的消逝實在不必太過惋惜,時代轉變,當它們不能與時並進,而其歷史任務又已完成時,不妨以科技或其他方法,把他們紀錄下來,這同樣可發揮保育效果,而不必死抱着一樑一柱,不肯捨棄,才叫做對得住時代。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