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2015
先苦後甜的理財哲學
大富由天,小富由儉。
認識的朋友中,以阿John夫婦最典型,一個公務員,一個是教書。收入穩定,但他們並不胡亂揮霍,去旅行也只是去東南亞;不會刻意去高級餐廳,不會買太昂貴的名牌衣飾,儲了一些錢便買房子,然後租出去。剛退休的夫妻倆,有四個單位收租,閒來可以享受人生。他們沒買股票,只買樓,不儲錢,怎行?
當然,阿John是公務員,有長俸;太太在津校教書,有教師公積金,二人收入不俗,只有一名兒子,在港讀書,花費不多。
他們剛從羅馬返來,跟我說起旅行見聞,眉飛色舞。兩夫婦60歲開外,現在叫做「守得雲開」,每年平均去四次旅行,有空便和朋友行山、打麻雀,生活無憂。
「你是公務員,有長俸,為何還那麼憂心?」廿多年前,問John。
他說:「長俸只是個基本保障,而且有通脹,但兩個人生活,亦不想自己老了時左支右絀,而且年紀大了亦多了醫療費用,故不得不未雨綢繆。」
John說,他們沒有甚麼理財計劃,也沒有甚麼生活開支表,只是不追求物質的生活。以他們的收入,可以開貴價歐洲車,但是他長期用最低檔次的日本車,既省車價亦省油費。
去旅行則參加旅行團,「平很多,自由行很貴啊!」那時他們一年才去外遊一次……他的理財哲學十分簡單,就是有工作的時候,盡量儲錢,累積資本,然後買樓。
他家住沙田,買的都是附近的中小型屋苑,買完一間,租出去,供了一間再買一間,期間一邊努力儲錢,「儲得多些,便可給多些首期,供的時候也沒太大壓力。」
他太太也說:「租客未必好,即使幸運地沒還上租霸,過了幾年也要裝修,又要包管理費、差餉等;而且未必租得出。」
買樓是好的投資方法,進可攻退可守,但現時樓價太高,絕對不是可行方法。
John買過股票,在面對大市調整時立即賣股而導致損失慘重,於是不再投資股市,只買一些外幣,其餘就是儲錢買樓。
他買的都是400-500呎小單位,取其門檻低,成本易控制、容易租出;加上自己住在附近,當租客有事時,他可以隨時跟進。
我曾經不認同他的理財方法,當然啦!當時我是那種「千金散盡」的月光族,又怎會同意他如此未雨綢繆呢?不過,今天我亦沒有羨慕他可以每月有6-8萬元租金收入,再加上2萬元的長俸作退休生活。正所謂各有前因。
John的方法是那一個年代的人,是早有準備的人運用的最普遍方法。我相信仍有另一套財務自由方法,但話說回來,儲蓄仍是打工仔爭取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