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2017
機械人時代 連醫生也失業
最近一個天價成交的車位,竟然去到500多萬,貴過天水圍一個500呎的單位。記者起底,發現買家去年在該屋苑買入一個約1700呎單位,價錢是5500多萬,所以買入一個500多萬的車位也屬平常。
有趣的是,買家的年薪只是100萬。當然一個人的收入可以多方面,但一個年薪100萬的人以500多萬買入一個車位,總是令人感到興趣的。
或許這個是香港獨有的現象,一個人可以不用工作,只靠炒股炒樓維生,也可能比幾百萬年薪的打工仔,過得更像一個有錢人。
我們總有一個錯誤觀念,就是以為下一代會比上一代好,下一代的教育水平比我們一代高,下一代亦應該比我們一代富有;卻不明白,社會只有處於經濟騰飛時,今年才會比去年好,明年才會比今年好,反過來說,若經濟下滑,今年只比去年差,明年會更差。
看看90年代開始的日本,千禧年後的香港,以及金融海嘯後的歐洲便是了。經濟下滑,即使有過人之處,也英雄無用武之地。
90年代末,我的下屬6-7萬蚊人工的,為數不少;今天,只有極少數人拿到5萬元人工,其餘中層的都是3-4萬,過去現在,他們工作時間和性質一樣,但現時要求卻比以前複雜和高效率。
是我吝嗇了?當然不是。是公司?也是,也不是。
即使公司收入多了,仍追不上支出(租金、最低工資和其他支出增加)。況且,客戶給的價錢愈來愈低,我們的毛利給壓到至無利可圖之局。公司利潤下跌,加人工幅度每年只有2-3%,根本追不上通脹,更遑論升職了。
此外,市場上太多大學畢業生了。
現時80後、90後的大學生已不能靠勤奮努力工作,而成為中產階級了。他們不愁找到工作,但香港已經沒有多少提供高收入工作的機會了。
香港的大學生已經變得毫無優勢,當見到有人不用工作,靠炒樓炒股便可招搖過市,更造成更多年輕人不肯專注投入工作,而奢望一朝富貴。
今日如果叫年青人仍然儲錢買樓,肯定給人駡個狗血淋頭。但若你不好好先儲錢,不管是準備投資,還是儲錢買樓,在香港經濟步入長期低增長時(平均每年GDP只上升3%),還可以指望什麼?
當機械人的時代到來,失去工作的不只是體力勞動的工人和司機等(無人車取代了的士和貨車司機),到時連醫生、律師、會計師和建築師也可能大規模失業。
幾個星期前,香港一大學的醫學院的醫生,在分享3D打印技術如何協助醫療上說,現時的智能科技可以協助醫生在手術前,透過3D打印把要做手術的器官和要切除的部位「印刷」模型出來,給醫生可以在手術前練習。
美國《時代周刊》一文章指出,將來手術室上有70%的手術將會由機械人進行;有醫生甚至說將來以機械手代替醫生進行手術的時代就在眼前。
到時抱怨什麼也沒有用,只會後悔自己不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賺錢、存錢和投資了。
我們既不要奢望住上5000萬的豪宅,亦不應追求買一隻日升10%的股票。文首的人物,只是報章編輯喜好尋找的故事,你的故事如何編寫,就看此一刻的你,選擇做什麼了。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