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2010
麥田裡的守望者
雷美華
雷美華
曾任《讀者文摘》中文版執行編輯,亦曾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執行編輯,對各地的出版情況一直保持著好奇心。愛閱讀緣於五歲時收到父親所送的一本《伊索寓言》,驚訝於文字世界可以如此海闊天空,自此極愛閱讀,寧濫毋缺,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書,假日以逛書店爲樂。(編者按:筆者事忙,暫停更新,敬請見諒。)
世界在讀什麼-雷美華
少年時讀這本小說覺得很過癮,長大後再讀另有一番體會。
上星期五看網上新聞報道,得知《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作者J. D. Salinger剛逝世,我本來在找新書在本欄介紹的,立刻決定先談這本書。
這本書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它讓我首次覺得看英文書有趣。在中學時代,英文老師都會選一些課外書要我們讀,又要寫讀書報告,雖然他們都會提供書單讓我們選擇,但都不外是經典名著如《傲慢與偏見》、《老人與海》等。尤其是《老人與海》,對當年我們這些14、15歲的學生而言,有極度強烈的催眠作用。當書中的老人與巨大的馬林魚搏鬥時,我們也在與睡魔搏鬥。
後來,第二個學期換了一位年輕的男教師來教英文科,他讓我們讀“The Catcher in the Rye”,立刻讓我們精神為之一振。
書中的男孩和我們年紀相若,很抗拒成年人的嘮嘮叨叨,看什麼也不順眼,經常講髒話,愛四處蹓躂……這樣有個性的主角,令我們滿懷興趣讀下去。那時候只覺得這本小說很過癮,長大後再讀當然有另一番體會,但我很欣賞那位年輕老師會從學生角度去選教材,我們並沒有因為書中有英文粗話而學壞,反而變得很喜歡上英文課,會到圖書館自選英文小說來讀。
這才是一個好老師的價值。與其把有益的東西大塊大塊的硬塞給學生,導致消化不良,倒不如花點心思做好美味的前菜,吸引學生自己伸手去拿來吃。
說回J. D. Salinger這位作者,他的人生一如書中的男生般自我率性。《麥田裡的守望者》問世後風靡全球,開創了新的文學風格,被譽為當代百大不朽小說之一,至今仍然暢銷,作者成名後反而隱居起來,謝絶訪問,近年更曾禁制別人出版關於他的故事,成為一代傳奇人物。
《麥田裡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作者:J. D. Salinger
出版:譯林出版社
美國
《Food Rules: An Eater’s Manual》
作者:Michael Pollan
出版:Penguin
這本輕巧的小書最近在美國亞瑪遜網上書店銷售稱冠,它的封面設計漂亮,內容實用,文筆幽默,成為最佳的新年禮物。作者是《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出過幾本關於飲食智能的書,這本書擷取幾本書的精華,只60多頁,全都是一些關於吃的守則,例如第一章是“該吃什么?”,作者建議是“不要吃你曾祖母叫不出名字的食物”、“不要吃含超過5種成分的食物”等。第二章“我該吃什么類型的食物?”,他又說:“多吃植物類,尤其是菜葉”,或者“面包越白、你越快死”;第三章“我該如何吃?”,作者說:“付多點錢,吃少一點”、“只吃不經加工的天然食品作零食”……這些飲食養生的守則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加上精美包裝,仍然有市場。
台灣
《質數的孤獨》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作者:Paolo Giordano
出版:寂寞出版
這本書是作者本身在念粒子物理學博士學位,首次寫書便創下了意大利出版史上的新作者銷售紀錄,兩年售出逾120萬本,在西班牙更超越了《暮光之城》,並獲得意大利一項文學獎。這書名很吸引,故事說兩個人分別在童年時候犯了不可彌補的過錯,他們各自帶著內疚的心成長,用著不同的方式傷害自己。後來他們相遇成為好友,但關系既近且遠,就像一對孿生質數,是11和13,或是41和43,或是其它中間相隔著偶數的質數,雖然彼此靠得很近,一直就在伸手可及之處,卻始終不能依偎在一起。是相愛卻不能相守的兩個人, 但,愛為什麼不能打破界限,拯救彼此的孤獨?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