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018
【小米為甚麼叫小米】細看雷軍的創業故事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7月9早上,互聯網公司小米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了。
早年,有不少網友寫信給雷軍,問他「公司為何要取名小米科技?」而雷軍回覆表示,公司簡稱為MI,就是Mobile Internet(行動網路)的縮寫,而MI的縮寫也可以解讀成為Mission Impossible。恰好,MI又是「米」的英文拼音。所以「小米科技」被賦予的意義有諸多層面。由於過往解放軍作戰時的基本配備就是「小米粥加上步槍」,小米科技成立之際,創辦者「喝碗小米粥」,以示上戰場、鬧革命的決心。
八年前,在2010年4月,雷軍創辦小米,當時蘋果、三星已經是宇宙巨無霸,來自於Google、微軟及摩托羅拉等公司的各路人才,共同成立「小米科技」,創辦者及首批工作人員共14個人,當天在北京中關村,還喝了碗「小米粥」。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說,小米有一天會稱霸中國,相信雷軍自己也認為是Mission Impossible。
自小米誕生後,他身上的標籤就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雷軍強調小米科技不是手機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其實從「小米科技」的名字由來就可以一窺該公司的想法及初衷。
雷軍也剖析他個人的經營理念,小米科技所重視的並不是賣出多少產品,而是「這一款產品是否讓所有用戶尖叫」、「用戶願不願意推薦給其他人」。他所認為的成就感,就是「開了一個小餐館,但天天有人排隊」。
小米成功其中一部分,來自於小米的社交營銷觀念,以及他的廣告。由六月開始,上天落地就看見小米代言人吳亦凡的頭像鋪滿大街。小米作為一個科技互聯網公司,在廣告中所傳達出來的不僅是冷冰高科技的一面,而是走與時俱進的多元化路線。這也如小米的產品一樣,不斷開發多樣化看似「唔等使」的產品。
下面這支小米廣告,就請來了日本機械舞組合World Order。廣告由魔性又搞笑的舞蹈串聯,展現了12種小米生態鏈的產品。乾淨的畫面、一本正經的機械舞,十分有日本廣告的風格,仔細觀看也能看到廣告中很多細緻的小巧思。這個模仿掃地機器人的鏡頭,超可愛。
在香港,雷軍的名氣不算大,比不上馬雲、馬化騰,但在大陸網路業,他可稱得上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從金山軟件起家,創辦卓越網、投資凡客誠品等電子商務事業,都有不錯成績,但雷軍卻不以此自滿,他還要攀上更高峰,就是成為中國的蘋果。觀察雷軍已久的業內人士直言,賣手機賺不了幾個錢,但軟件、服務、人流,這才是雷軍賺錢的來源。
從網路起家,雷軍太瞭解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是片刻不能等的,只要網站上有一處功能不好用,消費者意見就會蜂擁而至,所以Facebook每天都在更新功能、Google時常有新介面,但顯然手機大廠們,並未領悟這個道理。
再看製造業,近三年冒出的小米,做手機就是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的。因為雷軍對互聯網很熟悉,所以看到他很多的Software、硬體加服務、加粉絲經營、加用戶高度介入的生產過程,在微博上搞活動,以為很簡單,實際上背後很多是用互聯網的玩法來做。硬件從來不賺錢,靠服務、靠產生用戶群,打造粉絲經濟,因為網路硬件是跟用戶連在一塊的,不是賣完就算,賣完之後生意才剛剛開始,不是一個簡單的客戶服務,CS聽下電話就搞掂。
雷軍分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我遇到Nokia的一位副總,很開心地和他分享了很多我對手機設計的看法,不過,我想他轉身就忘了。其實HTC、 三星、蘋果也是一樣,你的意見他們會聽嗎?不會,但小米會,而且還是你說了算!」
習近平說過,中國計畫要培養20個Steve Jobs、10個諾貝爾獎得主,這是不可能的,在中國是培養不出來喬布斯的。大家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看了那本甚麼自傳,去瞭解他的一些性格、一些個性,如果他真的生在強國,他能活到幾歲呢?估計小學時期就給人打死了。進了大學也比人鬥死,如果成長在北京,18歲前就比毒霧毒死。
大家都在談創新,其實創新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心對一件事的看法。年輕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一個從眾的心理,槍打出頭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若是一件巴不得所有家長叫好的事,他們才會幹;但如果那一件事情,大家都說不行、看不懂、不清楚,又有多少人還願意真正去做?
很多人嘴上說創新,但是真的去做是另一件事,你覺得有多少人會選擇做出頭鳥?
【你點睇】卓林普經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桌總冀當局放寬16歲以下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助年輕人接觸桌球,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