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2020
疫情期間,父母與子女的相處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隔周四更新
疫情期間家長留在家工作,子女要在網上學習,相處的時間多了,如果溝通不好增加磨擦,不但影響親子關係,也衍生其他問題,父母應怎樣與子女相處?
父母應這樣教子女:
1、承認錯誤及答應以後減少粗暴,作出改變,最好加一個擁抱。
2、以正面的言辭教子女,鼓勵讓子女去試,不要怕失敗,他們便能逐步發揮潛能;例如一句:「我覺得你可以做得到,昨天你做功課/穿鞋子都是很好的,我相信這次也可以的。」
3、互相補位,如果母親開始感覺不耐煩,父親要接力讓太太退下,先紓緩子女的情緒,聆聽他的心聲,然後再繼續教導。
4、保持耐性等待,因為每個孩子的能力發展步伐不同。
不論任何情況,當得到正面的鼓勵,子女便會盡可能做到我們的期望。父母的愛是無庸置疑,有時只是缺乏耐性,只要給予子女信心和肯定,親子關係更和諧。試試吧!
相反,父母不應做這樣教子女:
1、教子女讀書時,表露不耐煩、提高聲線、用力拍打枱面;
2、以不適當的言辭教子女,例如:「快啲啦!乜你咁慢架。」、「真係冇鬼用,教極都唔識!」、「這是你的工作,快些做好。」;
3、單從父母角度考慮,我都是為了你好,把一天的時間填滿,學習多些東西,增強競爭力。
這樣做會對子女做成很大的傷害,偶然一次影響不太大,但持續會令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也可能傷害孩子的心靈令到他們感覺沮喪,甚至衍生一些負面的長期情緒問題。
家長不要因為子女做功課或其他東西不專心而表現出不耐煩而責罵,有時忘記站在子女的角度考慮,他們不專心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例如想休息、想玩、太疲倦。我們應該先了解,耐心聆聽,子女才會說出心聲。
最後,家長不能硬塞東西要子女學習,不理他們的興趣或能力。要給兒童空間,讓他們發白日夢也好,每天放空一小時對兒童發展是很重要和有益的。家長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以為現在給「最好、最多」的學習機會給子女,是為他們好,自己盡了力。但研究證實家長過高的期望會帶來反效果。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