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5 00:00:00
80後公關創業 助社企搞市策
原任職公關的雷煒程不時幫企業客戶搞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每每觸發他反思這些項目的成效。
他指:「可能100%的預算中有90%花在物流、公關事宜,僅得10%用於NGO。這些一次性的捐獻活動,雖可收品牌宣傳、提升之效,但是否有social impact(社會效益)?」受美國社企界的啟發,他夥拍舊同事成影翠,組全港首間社企公關顧問公司Social Alliance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cy,已為香港黑暗中對話、Green Monday、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等度蹺搞市策。
Social Alliance聯合創辦人成影翠(左)及雷煒程在2011年中辭去原來的公關工作,同年9月成立Social Alliance。
雷煒程曾參與易社學者計劃,到美國考察當地的社企發展,洞悉到市場機遇。「美國的系統很好,整個incubation(孵化)過程有一隊專家支援,包括人力資源、公關、市策等,分工很好,讓我覺得栽培社企的專業公關是有市場的,至少美國有這類公司。」
出席各方活動 廣結人脈
雷煒程有意在港成立專門服務社企的公關公司,構思吸引了當時的同事成影翠,兩個80後遂於2011年中辭職,投資1.6萬元創立Social Alliance,採用CIC(A 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模式運作。「初時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雷煒程笑言:「都幾浪漫,我們一個客都無,但懷著一個良好的使命。」
為開客路,二人在取得商業登記當晚,便四出參加社企界的活動,「去聽講座、出席工作坊等,盡量派卡片、識人。」結果他們很快結識到活躍於社企界的謝家駒,還爭取得社企高峰會的公關宣傳工作。在開業的第2個月,他們已經有糧出。
成影翠坦言,首年是摸索期,一步步探索出其收費模式、storytelling(故事敘述)技巧等。公司由最初處理單獨項目,做過僅收數千元的pro bono,逐漸儲下一批客戶,並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
易位思考 保持社企目標
「當客人是商業機構,會想如何運用CSR項目讓客人得到最多的媒體報道,可能忽略了NGO的真正需要。現在我們換了位置,會先想社企有甚麼賣點,如何得到商業贊助之餘,又可保持自身的目標。」
她解釋,現在要tell the story behind(說背後的故事),並平衡商業及社會效益。「譬如公平貿易,當中有茶、咖啡、朱古力等產品,如果是純商業品牌,我會pitch(推銷)媒體的消費版面,講朱古力的品質有多好、公司業務發展,若從社企角度出發,既可以是一般商業故事,也可談及農民的故事,品牌如何幫助當地農民發展,兩者並重。」
雷煒程指,公司還擔當起社企gatekeeper(守門者)的角色,「如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的社企,故事要表達到機構如何幫弱勢社群,也要保護受助人形象,記者可能想知道他們有多慘,但文章用字、人物定位要顧全受助人的尊嚴及想法。他們未必懂如何向記者表達,我們便要把關,以往做公關不必顧慮這點,因商業機構的CEO已經懂得如何應付傳媒。」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