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12
藝術博覽怎麼逛ArtHK 12
藝術投資是一項知行並重的活動,既要躲在書房和圖書館裏閱讀,也要走到畫廊和藝術館裏看實物。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不缺聚集世界各地古今精品的機會,上周三到周日舉行的ArtHK,正是藝術愛好者必去之盛會。
承接過往佳績,ArtHK今屆的規模是愈做愈大了,38個國家,288家畫廊,氣勢、排場十足;操作上也愈做愈商業化了,未進場館,路上已經排滿了書店和餐飲專區,販賣價值幾百大元的場刊和T恤的工作人員身影不絕於道。主辦單位自零八年以來,搵真銀的態度愈發張揚,即使是中國大陸的藝術博覽,亦不曾如此過火,只怕再玩下去,明年索性打正旗號搞奢侈品博覽,也未可知。
博覽會充滿讓人消費的地方,但願日後不要變成喧賓奪主。
主題越位,那是大會的事,作為觀眾,絕對有權選擇性失明,眼不見為乾淨。進入場館後,主角始終是那幾百家畫廊,不過對於大部分遊人而言,相信都是走眼觀花,水過鴨背居多,眼花繚亂過後,留得下在腦袋裏的又有幾多?的確,這麼大規模的藝術博覽,全球都不多見,要對得住自己付的門票費用,非得花點心思和體力,才能把整個活動消化掉。以下的辦法,是筆者自己的經驗:
第一,快步巡場一周。
博覽會有很多外國畫廊,帶來亞洲觀眾不易接觸的作品。
288個畫廊,如果要從頭到尾仔細品嘗,即使大家有那個時間,各位那腦袋都肯定消化不了。最有效率的做法,是不停站的從頭到尾走一圈,先拿個概念,記得哪些重要畫廊在哪裏,那些罕至香港的畫廊又在哪裏。這一步比較體力化,但遊完一次之後,便基本上會知道自己想看的東西在哪兒。
第二,看有自己熟悉的作品的畫廊。
這一輪挑自己懂的看。除非完全是一張白紙,進場只為湊熱閙,否則花得起二百五十大元港幣,總應該有自己的心頭好。場館內畫廊眾多,不可能完全對自己胃口,亦肯定有特別對自己胃口的,這一輪,好好的在自己心儀攤位泡泡,裏面的佳品,理論上任你端詳。在這繁忙的當兒,老闆只顧談生意,原則沒空阻止你與作品親密交流(觸摸除外,拍攝雖然不太好,但因為禁之不絕,只要不太過分,很少會被阻止)。平日愛從網上或書本看東西的朋友,現在有機會親眼看到實物,體驗將會更為真實。
第三,看自己不熟悉但值得看的畫廊。
博覽會其中一件作品,剛好點中了藝術鑒賞的一個重要觀念。
此話何解?藝術風格是互相影響的,我們第一眼以為舉世無雙的藝術家、藝術品,實則琢磨久了,有參照比較,還是會發現與前代的淵源、與同輩的共通點、或後世的仿效,這種關連很可能是跨國的,平時不易發現,但在百家爭鳴的博覽會,就有機會。比如說,愛看抽象畫的觀眾,可能是趙無極、朱德群的粉絲,老早把他們的作品都看遍了,但是若有機會看到Hans Hartung、Pierre Soulages,比較一下彼此之間的抽象有甚麼不同,得著便很大。在香港,看到歐美真跡的機會不多,趁這時候做觀摩的功課,把自己的藝術視野拓闊拓深,非常重要。
第四,找畫廊的工作人員聊天。
四川新媒體藝術家陳秋林的作品,不經解說便難以理解當中的深意
觀眾始終是觀眾,說到對於作品的熟悉程度,畫廊的工作人員總有幾把刷子,對於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作品,不妨跟他們談談,一般都有收穫。當然,閣下最好有一點墨水,至少沒搞錯人家作品的基本資料,否則工作人員一旦發現自己跟草包聊天,就不拿出真工夫了。
這四個步驟,當然不必辛辛苦苦走四圈來完成,第二、三、四點,基本上可以同時進行,像筆者自己就大概就了三圈,第一圈從頭走到尾,之後便挑著走,消化得很好。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