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15
社交網看圖識「辨」 為品牌吸客
在數據時代,消費者於社交媒體上的言行,成為各大品牌監察目標;利用Facebook Insights等工具分析人流只是入門,更進階的技術還能收集一切與品牌相關的討論,做出詳細報告。不過,當網民的互動由文字走向圖片主導,這一切都顯得落後於形勢。
Brand Pit聯合創辦人朱子達投資銀行出身,兩年前辭職創業,至今奪得逾10個創業獎項。
前投資銀行家朱子達看準市場空隙,兩年前辭職創業,由零寫出一套圖像識辨技術,網民上傳到社交媒體的相片,只要有品牌Logo,統統逃不過他法眼。程式能分析上百萬張相片識辨產品出現的場所、消費者的年齡、性別、表情。技術推出不足一年,已獲跨國集團Unilever採用,贏得逾10個創業大獎。
網民互動 圖片主導社交平台
「我們的口號是『Text-based analytics sucks』。愈來愈多人用圖像分享信息,我老婆跟我WhatsApp從來不打字,只拍照;Instagram的每月活躍用戶人數去年已經超越Twitter。但市場卻仍用文字的工具去分析圖像的平台,完全是錯。」今年34歲的Brand Pit聯合創辦人朱子達說。
現時品牌若要找到用戶上傳的產品照片,就要靠hashtag,或是用戶自己加的文字描述。朱子達說:「問題是我們的資料顯示,網上有8至9成相片沒有Hashtag,因大部分用家上載相片只是讓朋友看,根本沒必要這樣做。」被Tag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小品牌沒人Tag,大品牌就被亂Tag,而且有時會打錯字、語言不同,或牌子名太普遍的情況。
數年前,朱子達親身體驗當中困難,當時仍任職於投資銀行的他,與一名設計師在新加坡合作開辦時裝品牌,原創作品雖得到不少人支持,卻無法從網上找回用家意見。這段經歷啟發朱子達與日本合夥人一同創立Brand Pit。
辨認Logo 跨國企業首成客戶
朱子達自行開發的軟件能識別相中的品牌Logo、拍攝場景、相中人的年齡、性別、種族及表情等。
畢業於中大信息工程系的他,以大學時所學為基礎,重新學習了過去10年技術,前後用了1年多的時間,由零寫出能辨認品牌Logo的圖像識別軟件。服務於去年第三季正式推出市場,用了8個月時間取得市值逾千億美元的跨國消費品集團Unilever為第一個客戶。
朱子達為創業投資了約100萬港元,除了兩名創辦人,公司另外有些合約員工和兼職,加起來不多過10個,但系統已能為品牌於社交平台分析上百萬張相片。「社交媒體本身是一個大數據庫,我們是將圖像識別實踐到社交媒體上。」
他說,當今的圖像識別技術未算成熟,還有很多改進空間:「你見Microsoft這麼多資源做出來的年齡辨識程式,都被人取笑。Unilever成為客戶時我們只能辨別品牌,但現時已能分辨相片拍攝場景,相中人的年齡、性別、表情等等。未來希望分辨更多實物,例如炒麵和炒米,要教程式分辨出來。」
利用程式收集資料,Brand Pit會為品牌撰寫報告,例如某牌子啤酒的男女飲用者比例是7成男,3成女,男大部分是20多歲,女的年齡較平均,最大的是30歲一組,稍為比男性年長一點;然後9成人在室內飲,1成在室外,場景就是家中最多,其次是酒吧和餐廳,室外就是公園,飲用時會吃炸雞和薯片;還有他們在社交媒體的數據、參與情況、like和comment之類。
系統全球性 可分析百萬張相
朱子達指,這對客戶來說,有龐大的潛在價值:「如果你想把一個外國啤酒品牌推銷到香港,應如何推廣?每一枝啤酒有不同的味道,飲黑啤的和飲青島的顧客層可以很不同,怎知道由歐洲帶過來的啤酒適合亞洲人呢?你可以找一隻口味相近的啤酒,做一個報告,就大概知道適合哪一個年齡層和市場分類。」
朱子達說,客戶要求的相片分析數量由幾十萬到100萬,系統可以做到全球性分析,亦有客人會要求收集特定國家。「當初要主動出去接觸品牌,很花時間,用了8個月取得第一個客戶,第二個用了6個月,第三個用了3個月。過程十分辛苦,Unilever總部在倫敦,時差很大,常常要夜晚開會,有時突然要預備一個Presentation,但至少成果都可以接受。」
由創業至今,Brand Pit已贏過12個創業比賽獎項,包括日本的Microsoft Innovation Award、瑞典的Embassy of Sweden Award、香港資訊科技獎金獎及StartmeupHK等,去年底公司更入選太古的創業加速器blueprint。朱子達稱,Brand Pit現時還只算是試行階段,要改寫程式,才能作更大規模的操作,「目前客戶數不過10個,有收入但不多,所以都未做到收支平衡。但我們有不少人脈:太古、香港投資推廣署,還有我們在日本參加過的IBM培育計劃,都有給我們介紹客戶。」
「我的目標是希望能成為資產幾百億的公司。文字為本的分析未來不足夠應付世界需要,所以我們前景很好,問題是我們能否在之前不破產。」
Source: HKET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