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2013
摩天大廈是經濟崩潰的魔咒?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筆者在香港開始入讀小學,當時課本告訴我們香港是環球三大金融中心,那些年正值香港經濟最輝煌的年代,仿佛香港的一切傲視亞洲。
七十年代初,亞洲第一高樓更聳立在香港的中環,香港摩天大廈的數量遠遠抛離東京和新加坡,區域性的比拼馬上展開。
的確,香港摩天大廈的規模或許抛離東京,不過,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否真的抛離東京?筆者也不敢確定。但可以肯定的說,那個年代是摩天大廈比拼的年代,而這種形態的比拼近年在成熟市場開始退潮,與此同時,卻開始在内地興旺起來。
筆者上周到長沙出席公務會議,順道考察了環球建築史上的一項壯舉,也是環球之最——興建838米高天空之城的計劃,這大約為兩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加起來的高度,比目前世界最高的迪拜塔還要高十米。
據筆者了解,審批手續雖沒有完成,現在甚至是停工了,但是早前的奠基儀式嚴格來説並沒有明顯違規。計劃本來要花七個月的時間去建造這天空之城,看似天方夜談,并不可能。但經過筆者深入研究後,得知相關企業早前也曾有一項「壯舉」,目前企業用以接待來訪客人的賓館是一棟15層高的大樓,原來整體搭建只是花了46小時38分鐘,而裝修則用了90小時10分鐘,這代表了甚麼?就是用了不到6天時間就建了這棟15層樓高的賓館。
內地摩天大樓熱潮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除了這項計劃之外,內地建築界在8月也完成了一項壯舉,就是預計明天竣工的上海中心大廈完成了平頂工程,此大樓高632米,為目前環球第二高。
那麼,要建摩天大廈,需要有甚麼條件?參考國際標準,只要樓高152米或以上的就可以稱之爲「摩天大廈」。參考近期的統計,內地摩天大廈的總數已經超過350棟,縱觀環球摩天大廈在建工程中,竟然接近9成是在內地。
到了2018年,內地將聳立超過800棟摩天大廈,超過目前資本主義大本營美國的4倍,按這速度,每隔五天就有一棟建成完工,當中更有近8成不是建在沿海的較發達地區,而是在内陸城市。
在1999年曾有經濟學家首次提出摩天大廈指數,這就是俗稱為「勞倫斯魔咒」的理論,概括而言,理論認爲摩天大廈的熱潮一般與經濟周期當中的衰退階段有密切的關係,有很明顯的預兆警示作用。房地產作爲固定資產投資重要的一個範疇,是維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武器。不過,興建摩天大廈有非常明顯的宣示作用,象徵著企業發展的頂峰,或者是企業「不甘沒落」,對外逞強宣示的重要手段。無論是頂峰又好,不甘沒落都好,某程度上暗示了企業、甚至是經濟已經進入盛極而衰的階段。
城市的繁榮與「摩天大廈們」不一定有關係,若有實際需要,大廈們也有他們的存在價值。不過,若基建脫離經濟基本面,僅僅為充撐場面,打腫臉充胖子,就絕對不值得了。
當今環球社會,摩天大廈意義已經不大,更甚的是,當中更含有經濟崩潰的意味,值得我們國人去思考。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