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2018
加強幼兒照顧服務 減輕在職父母壓力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勞動力需求增加,雙職家庭在香港越見普遍,很多夫婦均要全職工作,他們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部分亦需要輪班或不定時工作。由於工作需要,這些父母往往無奈只能依賴他人幫忙照顧子女,例如外籍家庭傭工和社區保姆等,然而,部分照顧者未必受過相關專業訓練,缺乏適當的監管制度,很多家長也表示擔心照顧者的質素和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香港的日間托兒服務亦嚴重不足或收費較為昂貴,令不少有需要的家庭未必能夠使用有關服務。
雙職家庭工作之餘要同時照顧子女殊不容易。(iStock圖片)
幼兒中心缺乏 有家長需輪候近20個月
香港的幼兒照顧服務包括0至2歲的嬰兒園服務、幼稚園的全日班或長全日班、社區保姆和中心托管等。在1996年以前,政府曾承諾每2萬名人口便提供100個日間幼兒園資助名額,惟其後政府取消了有關服務規劃準則,將6歲以下的專業幼兒照顧服務撇除於一般社會福利服務常用規劃標準外。根據政府現行規劃標準,政府會視乎個別地區的估計需求、社會經濟情況、地區特色,以及所提供的其他幼兒支援服務,決定是否在社區提供幼兒中心或其數量和規模,以及作出不定期的服務調整。
據統計,現時全港只有12間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提供共738個日托嬰兒園名額,若按照去年全港共有約5.66萬新生嬰兒計算,即約77名嬰兒才有一個名額,還未計算其他適齡幼兒。有家長更表示,自懷孕5個月後便開始輪候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服務,然而,待其女兒出世超過1年才獲安排,反映現有幼兒照顧服務出現嚴重的供求失衡。
看顧比例大倒退
除了名額不足外,不少社區更完全沒有設立幼兒中心,按區議會分區劃分計算,其中更有6區,包括大埔、西貢和觀塘等地區沒有提供2歲以下的恒常資助全日制托兒服務,導致雙職父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跨區接送子女,或只能退而求次,選擇依靠義工擔當社區保姆提供暫時性照顧服務。雖然政府計劃在來年分階段在北區、沙田區、觀塘區和葵青區額外提供約300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但仍未必足夠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另外,很多托管地點無論與住所或父母的工作地點都距離較遠,對在職家長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和照顧家庭造成壓力。
至於幼兒照顧人手比例方面,根據《幼兒服務規例》,一名幼兒中心的職員需要看顧8名兒童,相較1976年前的幼兒服務人手標準,一名工作人員對6名兒童的情況還要更惡劣。反觀其他鄰近已發展國家及地區,當地托兒中心的職員和兒童比例均普遍低於香港,包括日本、韓國和台灣。年幼的孩童理應需要更多人手看顧和提供適切的成長發展訓練,政府應檢討現有人手安排,增加資源改善幼兒中心的員工比例。
雙職家庭日增 政府應研規範化社區保姆
歸根究底,政府多年來一直視照顧幼兒為家庭責任,欠缺了對專業幼兒照顧及教育發展的整全規劃,導致提供這類型服務的機構有減無增,扼殺了行業的發展空間,埋下了現時幼兒照顧服務嚴重不足的導火線。事實上,政府在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幼兒照顧模式的同時,還應當配合其他政策措施,包括更彈性的上班時間安排、適當延長法定育嬰假期和設立足夠的母乳餵哺及育嬰設施配套等家庭友善僱傭措施,讓父母能夠更好地兼顧事業與家庭。
在雙職家庭日增的情況下,政府要因應社會發展需求,全面檢討現時政府幼兒照顧政策及定位,跳出過往以家庭為本的運作模式,推動社區幼兒服務的正規化和專業化。政府應加強相關人才培訓,全面提升幼兒照顧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質素,同時,支援業界建立更清晰的晉升階梯,改善幼兒工作人員的福利及待遇,長遠推動業內的人才發展。
當然,除了推動專業幼兒中心的發展外,政府可考慮規範化社區保姆計劃,例如研究設立社區保姆中央登記名冊,以及為保姆提供適切培訓或制定相關標準,以供不同機構參考,確保他們具備幼兒照顧所需的必要知識和技巧。
協助家庭減輕育兒負擔刻不容緩
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做法,例如新加坡為協助家庭減輕育兒負擔,會為申請進入托兒中心的2個月至7歲兒童提供津貼,並為基層家庭提供額外支援,同時,政府亦會資助加入夥伴業者計劃(Partner Operator Scheme)的中小型托兒所,協助他們培訓工作人員和維持可負擔的學費。
嬰幼兒的初期發展和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政府需要切實回應社會對增加幼兒照顧服務及提升服務質素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幼兒照顧服務,確保雙職和有社會需要家庭都能獲得具質素而又可負擔的幼兒照顧服務,推動社會與個體家庭共同承擔培育下一代的責任,讓所有兒童都能得到妥善的照料,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