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2010
免費網站的時代結束
昔日,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的新聞網站每個月有2,100萬不重複用戶瀏覽,惟因網上廣告收入有限,致使入不敷支。四個月前,管理層終於下定決心,仿效姊妹報──美國《華爾街日報》(兩者同是News Corporation集團旗下的報章),設立「收款牆(Paywall)」,把原是免費瀏覽的內容全部「圍起來」,用戶必須繳付入場費,才能看到牆內的新聞內容。《泰晤士報》網站每日瀏覽收費1英鎊、每周收費2英鎊;其iPad app的收費則是每月10英鎊。
《泰晤士報》網站的收費形態被稱為「硬式收費牆」(Hard Paywall),意思是沒有商量餘地,用戶不乖乖付費,便完全沒內容可看。這個世界有「硬」,自然有「軟」。「軟式收費牆」便是指較緩和的收費形態,用戶可以免費閱讀固定數量的內容,但一超過指定數量便要付費;有消息指,這正是《紐約時報》明年可能採用的收費方式。
有分析指,硬式收費牆只適合用於小型的地區報紙,因為其內容有較高的地域性,具有明顯的市場區隔;至於大型都會報紙如《泰晤士報》,因面對激烈的同質競爭,只宜用軟式收費牆。因此,不少業界人士對於《泰晤士報》完全無視競爭對手《衛報》等,「大膽」地採用硬式收費機制,感到頗詫異。
近日,《泰晤士報》網站的收費計劃終於發放成績表了。據《泰晤士報》自家的公布,其網站現有逾20萬個付費用戶:約105,000個直接付費用戶,透過網站或iPad app來閱讀其收費內容;還有100,000個用戶,則來自「訂報紙送網上閱讀戶口」的優惠計劃。
收費版《泰晤士報》網站初試啼聲,已有10萬個直接付費用戶,對其管理層而言自然是「飲得杯落」,也叫外間的批評者大跌眼鏡。不過,其每月不重複瀏覽用戶的字數卻由2,100萬,急降至270萬,足足蒸發了8成以上!
網站要收費,瀏覽人數因此而急劇下降,便像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也阻不了。事實上,有時瀏覽人數過多,也未必是好事。因為瀏覽人數愈多,網頁伺服器的數目和連線的頻寬就要愈多,換言之,硬體設備和軟件配套上的投資便要相應增加。雖說這是個開心的難題(happy problem),但同時也是個「燒銀紙的遊戲」。試問有多少個網站好似facebook或twitter般,有幸獲大財團利模式?
《泰晤士報》網站要「燒自己銀紙」來營運,變身為收費網站後,瀏覽人數下跌即是投資負擔減少,加上由無到有的網上內容付費收入(估計約有500萬英鎊),以及免去「陰乾」自家紙媒報紙之虞,縱使網上廣告收入因此而大跌,絕對是得可償失!當然,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日後還看他們如何替收費內容增值,以吸納更多付費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泰晤士報》網站10萬名直接付費用戶中,只有1萬是其iPad app用戶。似乎iPad確如歐美業界所言,未必是報章的救世主!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