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2014
金股齊鳴,大上大落怎計數?
環球股市近期暴跌後反彈,看好的說發達國家已完成第一輪調整,就算回落,美股也不會再恐慌性一日跌300點,但看淡者認為美歐日股市仍然超買未跌夠,耶倫女士雖然口術了得,聯儲局逐步退市已是必然的,而未來的通脹根本無法預測。
我認為,既然是市勢動盪,兩陣都各有道理,錢多貨多的大戶掌握「解話權」,舞上舞落才可賺最多錢。
我基本上仍是好友底,既看好被視為高風險的股市,也盼望避險的黃金能夠進一步反彈。
早前金價跌至11200美元,通街唱淡,有矢言反彈20、30美元便是沽空良機,當坊間都相信金價很難重上1260水平時,這會自動形成一股阻力,但當一旦衝破,便會一窩蜂補倉甚至轉手做好倉,令到金價一破位便接連急升30美元。好友小勝一個回合。
無論怎樣,今次金價反彈,又一次反映出中國大媽、印度大媽、以至中東大媽的實力。當然是以中國人低價買金最起勁。官方的統計顯示,中國人消費性買金去年首次突破1000噸,實際數字是1176.4噸,可見大媽們(其實也包括一些大叔)敢於愈跌愈買。
中國大媽買金既是當作保值,也視為為子女準備嫁娶或送禮之用。故此,金飾其實是消費品,無論是父母或親友所送,中國民眾除非嚴重周轉不靈,都不會輕易把飾金拿去套現。在印度、在中東,也有相同現象,尤其是早幾年金價開始上升越800美元時,沽售套利者事後均後悔莫及,現時的實金及特別是金飾買家,很多都沒有短期賣出的打算,準備長期持有。
印度貨幣貶值買金有理,人民幣不是長期升值嗎?但很多中國人認為,人民幣對內還是貶值的,因為真正的物價升幅遠高於公布出來的通脹率。在改革開放時代,中國人有很多方法或機會賺錢,不少人寧願相信黃金而不是貨幣。
港幣面對人民幣不斷貶值,但港人又那有實力「買住」金價。現時香港金舖多過便利店,但店員聽閣下講廣東話就沒興趣,普通話來客才是大客。香港兩大或三大名牌金飾店若不大賺,恐怕只是在買賣黃金時未能做好對沖。
不過,黃金始終是避險之物,若市勢好轉,進取者較多會選擇買股票。馬年內地股市拒絕開黑盤,士氣大振,而官方假期後傳出的訊息是貨幣政策不會太寬也不會太緊,這對內地股市是利好消息。
「國家隊」托價治標不治本
我認為,中國要轉型,經濟要進一步依靠內需推動,除了加工資,也宜善用股市產生的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中國大城市的樓價太高,就算再升恐怕也難以促進消費,因為政府會有更多調控,而民間的怨言只會更大。反之,股市及特別是反映藍籌或權重股票的上證指數,少許反彈後仍處於低水平,若果當局善於誘導,則應該還有較大回升空間。
當股市返回較合理水平,例如平均市盈率是12倍至15倍,廣大股民會覺得自己的身家漲了,而股票套現容易,股民會更樂於消費。
這種說法是否鼓勵干預市場?美歐日的量化寬鬆不也是干預市場嗎!我也不贊成單靠「國家隊」或「白武士」入市買貨托高股價,這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關鍵是要令市場對權重股票恢復信心。
內銀股為何長期偏低?因為坊間相信隱藏著很多呆壞帳,這就要銀監當局徹底理順,中國有大量儲備可用,這不是說每次都代為填數,而是要明查暗訪,嚴打違法放數行為,及制止濫發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吸水。當內銀股的形象改善後,股民相信其盈利是真實的,則高息的銀行股又怎會再低迷?
權重股大部分都是國企,市場對它們沒信心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認為隱藏「小金庫」和貪腐嚴重。中紀委在石油巨企系統打虎,短期內或會影響股價,但今後若能訂好監察制度,使巨企的運作及收支有更高的透明度,高管的收入有所節制,大小股東亦享有合理紅利(大股東實際上是國庫),則股價便會反映企業真正的業績,也會誘導更多小股民買入優質大中型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局限於在流通量少的股票之中投機或博彩。
內地創業板去年升幅可觀,但估值早已嚴重偏高。港股有H股上市,也有其他中國相關股票,若內地股市恢復正常的升跌,盈利好派息高的股票上升,則港股也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不用介意馬年開了黑盤。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