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2017
以平常心解高鐵心結
相信讀者每次遠遊回港時,也會如筆者一樣,藉著離開香港一段時間,可以用一個外人的感覺,重新看香港事情。
(資料圖片)
而每次回港時,筆者都想高興、感激地kiss the ground,因為由落機一刻到回家過程,相對於剛去完的任何地方,都更加方便、安全、順利。不過,回到家中一開電視或看報紙,又會反高潮地覺得香港政治比外國煩厭得多,也令筆者認同一位前傳媒編輯一針見血的話︰如果你在港不看新聞的話,會覺得香港是人間天堂,但一看新聞,你會以為這是人間地獄。
早幾天回港,剛遇上公布高鐵一地兩檢方案,一時間將所有心情吹散,也令筆者重新投入到「天堂地獄」的鬥爭中。不過跟以往回港的感覺有點不同,筆者開始明白,為何港人在全球的IQ比較中常常名列第一︰因為我們時常要求市民學習很多外國不需花心機明白的事情,又要在短時間內思考及決定是非;加上回歸後已操練20年,當然腦筋靈活。
胡說跨境執法 思維極端荒謬
以一地兩檢為例,相信極少外國人會如港人般,留意他國的口岸設計、通關安排;包括愛爾蘭、英國、法國、加拿大、美國等的過境手續、執法權力,更遑論如港人這幾天要搬出《基本法》來惡補從來也不知道存在的18、19、20、22及118條,及研究有甚麼6個過關方案可以考慮。
加上,香港一些政客例牌的「逢中必反」,加鹽加醋、加肉緊、加煽情,指一地兩檢嚴重違反《基本法》,等同「割地、賣港、自閹兩檢」,令一國兩制崩潰。又指中國為了要「威」,逼香港興建高鐵云云,事情更添煩亂。本身已經極其複雜的議題,加上積存已久的各種恩仇情節,當然要考港人的理解能力、冷靜思考、客觀視野、邏輯分析及常識(common sense)。如果港人IQ低一點,香港可能多年前已經癱瘓。
但其實,雖然看似複雜,畢竟大部分問題已公開討論10年有多,所以其實逐點破解,高鐵及一地兩檢主要疑惑也不太難︰
⑴合法性:《基本法》已賦予香港立法所需的法理基礎,而且一地兩檢的原意正是便利市民,並不是牽強或天馬行空的方案。況且,類似原則在深圳灣口岸已順利運作多年,加上人大為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所以若它接受香港邀請內地相關部門,在港車站內一個指定區域行使國家法例,它真的沒可能事後反對這安排。因此,政府方案完全沒有任何「夾硬來」的成分。反而,有些政客的理由則明顯牽强︰國內已建成2萬公里高鐵,成就舉世聞名,說她需要香港段只佔整體千分之一的26公里來為它揚「威」,未免把國家看得太輕。
有人擔心內地人員會「跨境執法」,甚至有所謂法律界人士警告大家,日後「不要走近西九」,不然會被人隨意強行帶走,用內地法律整治。持此論者忘記了一個簡單事實︰西九高鐵站將是全港人流最多,也可能是閉路電視最多的地方之一,亦因此最不缺人證物證!而且,要進入內地口岸區要轉多層行人電梯、經過重重關卡,說甚麼內地人員會在西九附近強行帶走香港市民,一如特首所言,是「極端和荒謬」之談。
又有指,港府日後可引用今次將部分車站租賃予內地實行國家法律的安排,延伸至其他公共安全事件,例如佔中、佔旺等,袁國強司長也已經說明,「三步走」絕非「想做就做」的捷徑,而是要經過漫長的公共討論以及立法的程序。再者,回想2014年底,當特首辦及立法會被圍79天之久,駐港解放軍作為政總的「鄰居」,若要出手幫忙實在容易得很,想做就即時做到,實在沒必要捨易取難。
人身自由依舊 經濟回報全面
⑵減少港人自由:筆者認為,自由即選擇。事實上,一地兩檢與否,都沒有人會把你強行扯進內地。若港人選擇不踏足中國,高鐵一地兩檢完全沒有減少其「選擇不走進中央管轄地區」的自由。當然,所有人也繼續享有選擇以不同方式進入內地的自由,我們仍然有到內地的飛機航線、也有多個陸路口岸。相反,高鐵增加了港人到內地各大城市的自由,便利了商業和民生。正如商經局局長邱騰華說,日後如要到廣東韶關丹霞山行山也變得輕鬆。
⑶經濟效益:其實應否興建高鐵,已經討論多年,社會亦有共識。但近日探討到一地兩檢方案,仍有人連舊事也要重提,質疑其對香港帶來的利益。
例如,有人指最近預測高鐵的商務客減少,回報率由6%減至4%。不過,正如近日大家討論樓市負擔能力的問題,都會指出1997年供樓利率是10%,現時則是2%不夠,證明與10年前的經濟環境實有雲泥之別,低回報時代已臨。更重要的是,上述回報未有計及高鐵把香港與大灣區的骨幹網絡,以至全國八縱八橫,逾2萬公里長的高鐵網連接起來,因省下時間之便而引入香港消費的顧客。
筆者相信,高鐵以至其他交通基建的真正總體回報,來自用家的非直接回報,即因此省下的時間及相關的生產力、帶動的額外經濟活動等,肯定是倍數高於實際收到的車資回報。舉個例,香港很多重要的道路都不收費,因此現金回報是零;但會否有人認為,因為「零回報」就不應興建今天的交通網絡?
再者,相比之下,香港外滙基金過去10年的平均整體回報亦只有每年1.5%。從運用公帑和為財政儲備增值的角度出發,沒理由不興建。
當然,泛民議員會繼續把「大白象工程」掛在口邊。但平心而論,回望香港歷史,我們只有系統性的硬件不足(systemic undersupply),由私人樓宇、商場、酒店、寫字樓,到公營硬件如醫院和院舍等,長期而言都從未試過「建得太多」,只有買貴,卻沒有買錯!事實上,不論是赤鱲角新機場,還是西鐵線,在討論興建時都有人批評是「大白象」、是浪費金錢,今天我們都在談如何盡快擴充機場及西鐵容量了。
摒棄陰謀論調 回歸理性討論
不論政府或泛民,都指一地兩檢是民意戰。筆者認為,由市民提出的司法覆核,到反對者提出的種種陰謀論,都是晦氣說話,沒有看清楚大局。事實上,以人口計,香港只是中國的200分之1;經濟規模則是約40分之1。10至15年後,中國每年經濟增長便等於「生出」14個今天的香港,香港很快便會被「四捨五入」掉(lost on rounding)。在此背景下,中央完全沒有害港人的誘因,反而像現時的一地兩檢方案,要為港人的便捷付出大量金錢及勞力,包括要求內地人員每天在一個指定區域內工作,連吃飯也不准離開。
筆者由衷盼望,立法會不應再以政治有色眼鏡看待民生議題,回顧理性討論,以平常心面對。事實上,關注經濟民生、照顧市民生計(putting bread on the table),再不是低俗落後的政治議題,反而把特朗普捧成了美國總統,近日還差點令英國保守黨倒台。加強港人與中國大陸、這個全球經濟,包括連蘋果公司也認定為最重要市場的聯繫,對保持香港的競爭力極為關鍵。
無論如何,香港市民的心願,都是希望議會能少一點政治化爭拗、多一點理性討論,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多出一分力。甚至連放假外遊時,港人也似乎放不下對議會的牽掛和憂慮,以致筆者在外遊時,赫然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的和平牆上,見到兩位港人留下的感性願望︰「和平to HK議會」。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