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10
投資的抉擇,是通縮還是通脹?
筆者有一個習慣,每當我出差到台北、上海或北京這些城市,我總會找一點時間到當地的書店逛逛,可能是在會議或工作完畢後,也可能是晚飯後的時段,我最喜愛台北的誠品書店,在敦化南路的店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這一逛往往是兩個小時以上,內地書店書籍售價比香港和台北便宜許多,真正物超所值,美中不足的是營業時間不太有彈性。
上星期到北京公幹,因為時間緊迫,只有在回港前到首都機場內的小書店逛逛,職業病驅使下,我轉來轉去都在看財經和經濟一類的書籍,眼下找到一本紅色封面的,書名是《被綁架的中國經濟》,順手翻來看看,卻發現作者的觀點頗有見地,便買了在飛機上看。作者的身份有些特殊,是開國元老之後,90年代開始便投身內地的投資市場,可說是一名實戰投資者,如果他進入銀行工作,可能是一名出色的交易員或基金經理。
這本書的觀點是從美元為出發點,帶出中、美兩國的金融博弈及資產價格的走勢。今天我們經歷了金融海嘯的洗禮,在歐洲債務危機和雙底衰退的陰影下走出來,對於經濟的前景很迷惘,不知道應該將資金投放於那一類資產,是股票還是房地產?是債券還是商品?
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和央行推出很多財政刺激方案和實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的資金在全球的金融市場內流轉,經濟愈差,各央行的貨幣政策便愈見寬鬆。這些資金對實體經濟幫助不大,因為歐美各大銀行不願承擔放貸的風險,只是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因此,新增的貨幣供應便大量流入股市、樓市和商品市場,形成了短期物價上升和通脹的預期。
如果我們相信這樣的趨勢不變,那麼便要將手上的現金轉變成可抵抗通脹的資產,如股票、房地產、商品或某些外幣。相反地,如果現時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低成本資金的情況逆轉,或假如美元匯價轉強而不是轉弱,美國聯儲局暗示即將調高利率,市場的反應會極大,股市和樓價的調整幅度會頗大,資產價格下跌所引起的惡性循環式的緊縮經濟,那麼全球經濟面對的便是通縮而不是現在大部分投資者所預期的通脹。
內地的樓市去向是關鍵,因為內地去年新增的9﹒5萬億元貸款和財政刺激的4萬億元,可能相當大一部分注入了樓市,內地樓市一是不跌,一跌卻非同小可。現階段的投資策略不宜過於進取。
免責聲明:
以上文章純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之用,本文件所載之意見並不作為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向任何人士推介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亦不應被視為要約或游說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恒生對本文之任何資料或意見之準確性並無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之申述或保證。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過往表現未必可作為日後表現的指引,投資前應細閱有關投資產品之銷售文件及風險披露聲明。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