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019
食藥前不如「停一停,諗一諗」
美國有關鴉片類止痛藥物 (Opioid)的風波鬧得風風火火,並且有全球蔓延的趨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於2017年每天平均約有130人死於鴉片類藥物濫用,是1999年數據的五倍。同類事件廣受環球媒體關注,如英國衛報便在8月底一連兩日轉發由獨立媒體凱撒健康新聞(Kaiser Health News)發布有關印度止痛藥市場日漸壯大的專題研討;美聯社亦於近期報導澳洲不少驗屍官對於濫用鴉片類止痛藥問題作出高度關注,要求當地政府密切處理。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於較早前接受訪問時稱,鴉片類止痛藥在本港受最高監管,必須由醫生處方,藥物的存放亦有一定指引。然而市民仍不應掉以輕心,畢竟本港為人詬病的抗生素濫用現象,亦是殊途同歸。
2017年衞生署進行公眾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調查,發現有接近一半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服用抗生素,較2011年的數字高約五成。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已多番強調,抗生素處方大多是不必要的,非但對治療非細菌引起的疾病徒勞無功,無差別地把體內益菌殺死,更助長耐藥性細菌變種,或導致無藥可醫,尤其現時本港抗藥性問題已較一般發達國家高出4至10倍,情況令人憂慮。
非藥物療法的不同選擇
俗語有云切勿諱疾忌醫,於是有病吃藥便看似常識。但是西藥始終大多以治標為目的,又或帶有副作用,未必是治病的唯一方案。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多年來支持發展傳統(traditional)、替代(complementary)和整合(integrated)醫學,協助發展因地制宜的規管以及循證(evidence-based)研究。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早已公開發言表示,以心臟病為例,種種證據均證明要延緩病情,飲食、運動、不煙不酒、低心理壓力和草本療法等比起藥物和手術更為有效。她提倡各地政府需充分了解二十一世紀的醫療挑戰,善用現代和傳統醫學,為普羅大眾提供更多藥物和非藥物綜合療法選擇。
中醫便是當中的表表者,其理論架構以整體觀主導,視病證為體內系統失調的徵狀,提倡由身心綜合入手,重視「治未病」的健康預防。治療手法多元化,除中藥以外還有飲食調理、氣功、針灸和按摩等。其功效亦廣為接納,世衛便曾引述,有充足的臨床及科研證據證明針灸對紓緩痛楚有顯著作用。故此今天有九成的英國和七成的德國痛症中心已提供針灸服務,以減輕治療上對藥物的依賴,提供更完善的選擇。
在本港,現時十八區皆有一間中醫教研中心,由醫管局推行的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亦已在七間醫院實施。加上在9月底正式投入服務的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其招標書中亦標明網絡的中醫和西醫人數的要求相約等,都是港府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肯定。我們喜見無論在國際還是本地,醫療發展亦漸趨向於更多元的健康倡議,以全面健康管理為本,讓市民有不同的治療選擇,減輕對藥物的依賴和濫用的風險。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