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011
地方債的困惑
中國地方債的償還風險,成為金融界熱話已有一段不短的日子了,隨著央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以收緊銀根,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逾期等問題逐步浮現。
改革開放之初,中央政府難籌急需的建設資金,為確保認購情況不甚理想的國庫券標售,現行的《預演算法》是不允許地方政府舉債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地方建設,特別是彰顯政績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在目前「財權事權不匹配」的財政體制下,建設資金的缺口一般都由地方政府通過巧立名目的公司代為籌措。地方政府領導之所以敢大膽舉債,因為任期較短,調動升遷頻繁,任內不借逾期作廢,特別是地方債都具「本任借債下任還」的特點,無須過慮長債的還款問題。
4月下旬,雲南省地方融資平臺——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宣佈因營運現金流不足,即日開始只還公司債務利息,停止還付公司債務本金,省政府出手幹預,企業才撤回了通知函;6月下旬市場又傳出上海市政府融資平臺——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無法償還債務的消息,需要上海巿政府出面澄清,乃屬清理規範中的正常調整。雖然地方政府見招拆招,表面化解了地方債違約風險,但地方政府通過借貸上馬的基建項目,如果脫離實際需要,超越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和自身的財政實力,或者營運效率欠佳,在經濟發展逐步減速的環境下,償債出現困難的情況必定陸續有來。
據估計全國地方債的數額高達10.7兆元人民幣,大約等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7%。前一段時期,有傳中央計劃處理地方債,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債權人(大部份為國有四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分攤損失。雖說由中央政府牽頭處理,令地方債務的問題在有序的情況下逐步解決,確實比任由「泡沫」膨脹最後突然爆破要好得多,但「中國地方債」問題又可能成為國外投資機構「做空中國」的藉口和工具。
地方舉債可謂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通過借貸彌補資金不足,具備儲存和獲利的能力,可以助地方經濟輕鬆踏上創富之路,但是借錢最終是要償還的,高息負債則制約了工程的經濟效益,亦可能使地方經濟萬劫不復。
環顧現今世界,環球面對的危機大部份是由借貸引起。今年第二季度,投資者關心的核心問題只有四個——美國國債到期是否可以正常還付;希臘債務危機對歐洲的影響;中國經濟會否因為收緊銀根而遭受硬著陸和日本災後重建的進度和經濟的復甦。前兩者直接是借貸引起的問題,中國經濟的問題則也是因為利率過低扭曲了市場,引發過度借貸,最近似乎所有經濟問題的產生都與借貸有關。
如果把目光再放寬一點,巴西的公私營部門都面臨過度借貸的問題,日本政府高達GDP 兩倍的債務水準,匈牙利等新興東歐國家都受到債務水準過高的困擾。由此種種都令人不得不相信還債的責任,最終會由增發貨幣來解決。雖然增發貨幣,可以稀釋債務責任,但引發的通貨膨脹會蠶食貨幣的購買力,令人擔心到底什麽資產才是安全的。
難怪有朋友大膽的預測,在世界現有政治和經濟制度崩潰前,黃金可以漲到每盎司5000美元。是否相信這大膽的預測悉隨尊便,但是如果民眾對債務和貨幣濫發的憂慮沒有釋除,黃金就仍然具有很高的儲備價值,房產,證券和各類有形資產也會價格向上,居高不下。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