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2015
認清飲食風險 慎選食品
香港不時出現食物安全事故,最近進食三文治致食物中毒事件再次提醒港人,要留意自己飲食衞生的風險,提高警惕,為自己健康負責。
香港現已禁售的「洪瑞珍」三文治在港澳兩地導致近50人不適、有腸胃炎病徵,甚至休克,均可被列為「懷疑食物中毒」個案。
事故估計由腸胃型疾病造成,若供應商能注重食物處理、運送以至儲存、分銷等環節,應可避免顧客進食後中毒。
腸胃型疾病,包括甲型肝炎、霍亂、痢疾等,都與飲食衞生有關,而高溫處理及以適當溫度儲存,都可保障食物衞生,以甲型肝炎為例,它便與一些未經烹煮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有密切關係(見附表),但今次三文治則似在處理或運送上「出事」。
從三文治的外觀及味道確難判斷含菌量有沒有超標,只能相信食物商整個供應鏈上的品質控制,否則就寧願不吃。
中國人飲食傳統傾向熱食,高溫煮食可殺菌,但幾十年來,隨著其他地方的食物引進本地,港人的飲食習慣與前已大不相同,尤其是三文治這類預製食品,大腸桿菌、沙門士菌等都是常見菌落,高溫雖能殺滅細菌,但若食物暴露於空氣中,或儲存於攝氏4度以上的環境,半小時內細菌就會大量滋生,即使再放入攝氏4度或以下的雪櫃,也只能減低細菌的活動而不能徹底消毒。
因此,一些較高級的餐廳或負責任的食肆,當食客自取外賣時,都會建議食物時限,或先向顧客查詢食用時間,如售出與食用時間相距太久,食肆有時寧可不賣,以保品質。
不過,有部分食物供應商並不太重視食物處理、運送、儲存的衞生和溫度,今時港人常吃壽司、刺身、沙律、燒味,以至預製及預先包裝的有餡麵包或三文治,都要冒食物衞生風險,健康責任還須自負。
上一代港人多會吃雲吞麵、牛雜等熱食,而白糖糕、缽仔糕等小吃也可憑其味道判定食物有否變壞,又會因雪櫃不普及而更留意食物的狀態,今時有人若以為有雪櫃冷藏就夠凍(夠低溫)夠衞生,而忽略了之前的食物處理或供應鏈過程的衞生情況,便屬不智。
我們經常強調大家要注重食物安全,有需要時,更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以保健康,因不潔飲食輕則導致屙嘔肚痛,重則中毒致死。
至於政府部門,如食環署,亦應進一步加強抽驗、監管市面食品,無論冷熱食品,最好能做到即測即知,如探熱針,就更勝於空談加強監管食品進口。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卓林普經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桌總冀當局放寬16歲以下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助年輕人接觸桌球,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