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2016
扶貧不是派錢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低津」)申請反應未如理想,不少關注扶貧的人士都感到失望,但有一點需要搞清楚:「低津」不是要亂派錢,也並非要派完不可,這筆公帑是要用得其所,才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基層家庭。
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環境同樣需要關注,當局應該一併考慮及正視該因素。
「低津」推出了4個月,共收到31,800宗申請,暫只批出了20,633戶,已有7萬多人受惠。7萬多人受惠雖不算是個小數目,但與「低津」初期估計20萬戶、70萬人受惠的目標,無疑相差太遠,原因何在?
我們必須強調,扶貧申請不是市務推廣或網上點擊率,多多益善,而是要看扶貧的措施是否「到位」,真正幫助到低收入家庭,同時達到鼓勵就業,釋放勞動力的作用。因此社會應着眼於「低津」的落實情況,甚至其具體操作上,而不是簡單以申請宗數的多寡定奪。
在勞福局已發現兩年前關於工時和工資入息分布的數據或已過時,即20萬的目標家庭在工時、工資方面,兩年間已有改善而不再符合資格,這相信是社會樂見的,是否現在香港已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人需要幫助?這未必是事實。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未有就這些家庭的資產進行探究,也難保這20萬家庭中有部分會不合資格,加上居港時限也有規定,因此就可解釋到4個月來,申請人數不及預期,出現僅3萬多戶申請的情況。
不過,假如有需要的家庭是因資訊不足而根本不知道有「低津」,或不知道在哪裏可申請,甚至不懂得填表申請,就是政府的責任,故加強宣傳推廣,在個別區份延長服務時間,協助有需要家庭填表申請等,都是勞福局應即時做的工作,這才是實事求是的、「到位」的、利民便民的應對措施。
至於工時是否要下調、離港期限是否需進一步放寬等,符合資格門檻高與低的問題,應留待社福專業人士去進一步探討,畢竟,「低津」是個有推動作用的扶貧計劃,而不是要派完才叫有成效的派錢制度,更不是單看申請的反應便要判定成效的措施。
其實,不但「低津」的申請條件可優化,其細節也有優化的空間,例如家庭成員人數相等的合資格家庭,有剛出生、唸小學或中學的子女,對物質的要求相信也有不同,要做得細緻,才更利民。
我們認為「低津」對基層家庭在生活基本要求上,需要有所補足之外,在青少年的個人發展上,也要積極支援,那些不必是要去歐洲遊學消費,或者津貼他們換個最新型號的手機,但如有一些特別需要,「低津」的前綫社福人員仍要提高注意力,在那些「死標準」之外,探討為這些家庭提供協助的可能。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