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2018
糾眾辱師 道德規範難容
浸會大學有一批學生日前因不滿普通話豁免試及格率太低,糾眾「佔領」大學的語文中心,無禮圍堵、態度囂張,其後更「爆粗」辱罵教職員,言行實難以令社會接受。所有關注教育的人士、青少年、家長及社會人士應齊聲譴責,讓下一代知道,我們的社會對大學生,以至一般青少年學生的言行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及期望。
大學生是社會精英,不是地痞流氓,應該懂得何謂尊重。
浸大這批學生聲稱因質疑學校普通話豁免試的評分準則,導致與考同學及格率偏低,故才到語文中心交涉。不過,過程中卻出言侮辱其他學系的師長,學生言行令人憤怒。浸大學生會事後指事件的導火線是因「出題方式與協議不符」、「評分準則不透明」、「欠缺完整上訴機制」、「遲遲未有計劃取消普通話畢業要求」等,這些「補鑊理由」不足以令人諒解在校園糾眾恫嚇師長的囂張行為。
以上涉及教學和評核的建議及安排,大學師生間好應理性溝通,但有學生卻遷怒於其他科系老師,批評她們不願回應;另又有人著正與師長對話的同學不要再與老師溝通,期間夾雜粗口,絕不禮貌。
理性的人都會接受「社會契約」,這是個融入社會「互相認同」的過程。個人必須同意遵守社群共同遵守的潛規則,這是大家自幼稚園階段已學到的道德和行為的規範,包括尊敬師長、尊重別人等;大學也必有其入學及畢業等的規定,而且相信也必清楚載列,這更是白紙黑字的契約。縱使各大學標準或有不同,但學生在被取錄時,理論上應已知悉,何況浸大師生本已定於今天正式就有關問題溝通,學生「搶閘」撒野、「爆粗」等無賴行為,絕不可以接受。
浸大校長聲明重申,絕不認同及絕不容忍學生語言暴力和侮辱他人,這是果敢而負責任的行為。浸大若查明以上屬實,必須果斷予以嚴肅處理。事實上,公眾(包括納稅人)對所有受公帑資助的大學生,都會有一定的期望;社會對大學生在校時期的言行及日後對社會的實際貢獻,也有很高的期望和道德要求,大學生言行失當,都會令社會人士感到失望。
近年社會很多事情每每偏向政治化,保護粵語方言會變得政治化,要求學好普通話又可能與支持中央政府扯上關係,既不理性,也把語言、文化等莫名其妙地與政治混為一談。若此,港學生會否有朝一日,因一些說英語的國家不合己意而要求罷考已是國際語言的英文?
今時的社會氣氛也要有推波助瀾的責任。佔領運動以來,旺角暴動、港大嶺大生圍堵校委、宣稱議會變戰場等,都不再和平理性非暴力,有人以為聲大夾惡,煽動一些反社會、反秩序的行為,就可「彰顯」到他們所信奉的主張和意識形態,這種「惡」就更令人厭惡。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