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2018
教仔讀英文 港媽被嘲發音不準 (晴報)
學無前後,達者為先。有家長指陪兒子溫習普通話及英文科,兒子不時挑戰她,指她發音不準,有時也不知如何應對。有心理教育專家指,確有父母反映因教錯子女做功課,被子女看不起,令他們感到尷尬,建議家長與子女同步學習,同時可增進親子關係。
陪太子讀書,確實不容易。有媽媽在討論區發帖文,形容最近陪兒子溫習普通話及英文,但兒子常指她的發音有錯,事主也有自省,她自言年輕時未有學過英文拼音,而普通話水準也是「半桶水」。帖文提及:「我同佢講,媽媽細個時無咁多資源學習,你長大後,樣樣叻過我才是正常。」
部分家長對此有同感,有家長留言說,與讀小學的女兒溫習默書,女兒常說聽不明她的說話,反過來要女兒教她正確發音。另有網民指,孩子升讀高小後,已甚少教子女英文,因自覺英文發音一般,以免他們「學壞師」。
父母可跟子女同步學習
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表示,新一代家長將大部分資源集中在子女身上,部分小孩學習多國語言,有時語言能力比家長更優勝,有機會令他們看不起爸媽。「曾有家長反映,試過發錯音或是答錯一些通識問題,被子女當眾批評『咁無常識㗎』,令他們感到很尷尬。」
他又指,有家長反映被子女問及時事常識題時,因他們少看新聞及留意時事,有時被問到「口啞啞」,被子女埋怨「你都唔識嘅」。「部分家長可考慮跟子女同步學習,增長知識,同時設立清晰的獎罰制度。」家長亦需花時間及心機跟子女溝通,了解他們的進度。
指出錯處因小朋友率直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發展主任鄭子華指,本港中小學重視三文兩語,部分70、80後家長讀書時曾學過英文及普通話,但踏入職場後因少用而生疏。「有些小朋友說話較直接,發現父母教的與老師不同,有機會說『咁樣錯㗎喎』,或是問『點解同老師教嘅唔同』,令家長不知道如何應對。」
但鄭子華指,子女直接指出爸媽的錯處,未必是他們認為父母不可信,而是小朋友個性較率直。同時,部分家長即使有一定教育水平,但「識字與識教是兩回事」,以中文為例,小學重視筆劃及筆順,有時成年人寫錯字或不依筆順屬常見,提醒家長對子女的「怪罪」勿太上心。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