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2016
有1000萬也要死慳死抵?!
「怎樣的退休生活才叫人羨慕呢?」
「不用為錢煩惱。」
「不用左支右絀便好。」
絕大部分人的答案均和錢扯上關係,這不難怪,退了休,不再有收入,如果沒錢,擔驚受怕,十分痛苦。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會把子女多陪在身邊或享受人生為答案,更少的是會為開展人生第二階段而雀躍。
有教書的朋友即將退休,30多年來供的公積金,十分不俗。教師的公積金有最低5%投資回報保證,故十分受教師歡迎(其中有些年頭回報高達15%以上)。教師每月要在自己工資上扣起5%;在教了5年書後,政府會額外加多5%,合共有10%;教滿10年後,政府會加多10%,合共15%;到教了15年後,政府會額外供多15%,即是每年會儲起20%的總工資,加上年年肯定有正回報;若升了職做行政級別,即使做不到校長,但AM、SAM、GSM等的工資有5萬至7萬,加上長期供款5%外,再加上政府那額外的15%,回報率十分可觀。朋友計過,有超過1,000萬元的退休金,外加有兩層樓收租,故退休後的生活應該很優裕。
「退休後,他應該無憂無慮了。」這是一般人認為的看法,但他自己卻說「坐食山崩」。慳儉是應該的,但總不至於有經濟問題吧?
再看看他結婚30年,沒去過美國,和太太去過歐洲兩、三次,都是去德國看車廠,因為他是車迷。每年去一、兩次短程旅行,都是去日本和內地。太太追韓劇,他也沒和太太去過韓國。他說處處地方也是一樣,看看都是差不多,怕花錢。
周末周日都在家中度過,甚少四圍逛,上次去離島已經是20年前帶學生旅行的事情了,既不郊遊,最愛行超市,買減價貨。
一個平日收入也十分優裕的人,生活已經如此沒趣,退了休又如何?即使手頭寬裕又如何?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而是個人價值觀問題。
生活逼人,應使則使,但也不應該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樂趣吧?
即使手頭拮据,生活上有很多樂趣不用金錢也可以得到。或者他們本身就是個悶蛋,有錢沒錢也是一樣;又或者他們沒有安全感,怕沒有錢,惟有不斷累積財富,去填補心靈裏缺少的一塊。
現時踏入退休年齡的都是戰後嬰兒潮的一代,都是在貧困環境下長大的一批人,慳儉是對的,但理財目的不只是為了生活,旅行、美食、閒聊、畫畫……也是生活情趣,不用等到退休才去享受,而且不昂貴。
理財的第一步是儲錢投資;第二步是要學習如何生活,令生活有趣味;第三步是懂得生活,讓生活有品味;理財的終極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如何運用財富,令生命有意義。
我們要學習理財,也要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做個有趣、有品味的人,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像說教,但理應如此,不是嗎?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