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6
投資海外物業 應買apartment為主
同事說她丈夫上周去了一個賣英國樓盤的展銷會,見到一個利物浦樓盤,不用10萬鎊便買到一個studio,約350呎(實用面積),裝修齊備,而且有6-7%兩年租金回報保證,於是便買了。
近一年她丈夫在日本東京買了3個單位,現在又於英國買,買的銀碼都不大,幾十萬港元便可在東京買到一個幾百呎的單位,即使他共買入4個單位,也只是200多萬港元,若做一半按揭,拿出來的首期也不多。
丈夫心雄,是因為現時不知投資甚麼好?香港樓價仍貴得驚人,股市則陰陽怪氣,見外國物業入門門檻低,故積極買入,她卻擔心,不知是否值得投資。
東京去過,自己亦喜歡,投資幾十萬,輸了,也不是太傷的事,始終叫做「磚頭」。但買完一個又一個,手上3個單位,只租了1個出去,心裏也十五十六。現在的利物浦,沒去過,丈夫自己又是曼聯迷,卻在利物浦買,理由是便宜,而且有兩年租金回報保證。
他的理由是買回來,睇3年,再算。
或許他是對的,近年倫敦樓價已升至天價,現時位於Zone 6的Colindale,兩房單位由幾年前不到20萬鎊,已經升到要40萬鎊了;再發展便要出大倫敦市或其他二、三線城市了。十萬鎊可買一個英國單位,而且是利物浦,又確是吸引的。
即如大陸豪客在香港買樓,理得它是在石澳還是將軍澳,也是一樣的隔山買牛,買了和人說起,也叫做了香港業主。利物浦更大,若在市中心或優良的住宅區,肯定要30-40萬鎊了。
像同事丈夫的大有人在,我朋友是個40歲出頭的單身女士,年輕時在多倫多讀書,身邊許多親戚朋友也移居在加拿大,她想在退休後返去加拿大,故想在溫哥華買一個單位。
她的想法是把單位先租出去,以租金收入補貼供款,待將來退休時,按揭又供完;便賣了香港的單位回去養老。
近日,她看到一個西溫哥華樓盤,便打電話去問。
「一房單位只剩下一間了!」負責銷售樓盤的小姐在電話回覆說。
這是一個明日才開始做展銷的溫哥華樓盤,一房單位約售360萬港元,兩房單位約600萬港元,價錢十分昂貴,當然啦,在西溫噃。怪不得未到展銷會,已經十分暢銷。但實際卻是遠離傳統的西溫。
西溫是溫哥華傳統豪宅區,其北面是市中心,過了Vancouver Harbour便是北溫,房屋建在山上,也是貴區。
此新樓盤標榜West Vancouver,以其在溫哥華西面,實際卻是遠離傳統的西溫,而是真正的溫西。駕車經99公路過Stanley Park然後西行,即往滑雪勝地Wisthler方向的Horseshoe Bay。距離市中心也不算遠,但一定要開車,也可乘公共巴士。
現時賣樓花,要2018年才入伙,房屋設計新穎,臨水而建,遠方是Bowen Island,看其宣傳單張,只看外貌和景觀已十分吸引港人買家,以360萬的價錢,在香港買一個嘉湖山莊500呎的單位,便可以在溫哥華西面買一個相若面積,卻十分高檔的單位,入門價低,故一房熱賣;兩房單位價位過高,出租不易,便不吸引了。
近年溫哥華房屋價格飈升,都是拜大陸新移民所賜,他們跟20年前港人移加一樣,見到偌大的房屋跟港人居所比較,而價錢還不到香港一半時便蜂擁買入,更何況他們「搵錢」容易。
朋友在香港住柏景台,當年移居溫哥華便在Richmond買入一個5,000呎單位,去探望他時,他卻後悔,說早知在Burnaby買,可以多一個千呎地庫。(Richmond屬低窪地,位處地震帶,故不批准建地庫,怕地震引發海嘯,會水浸。)
怎知住了不夠兩年,便後悔萬分,皆因起居使用的地方用不到1,000呎,一日三餐也在廚房的餐桌,用不了飯廳,更不用說甚麼偏廳和活動室了。
他反而羨慕我在Lougheed附近買了一個1,200呎的apartment,居高臨下,遠眺Burnaby東,而且打掃容易,交通方便,又近Lougheed巴士總站,徒步5分鐘便可到達大型購物商場。
港人若在溫哥華或海外投資買樓,不管長短期應以apartment為主,既因我們的居住習慣長期住樓,住獨立屋要兼顧的事務太多,又因我們的生活文化沒有西方人那麼多的閒情去DIY,況且我們慣了有家傭,到了彼邦,樣樣事都要自己動手,很累,還是住apartment,交多一些管理費便是。
至於那些巨無霸豪宅大戶,留給人家吧!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