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21
有錢人不講抵唔抵,只計賺到甚麼
有個有錢朋友近幾年生意十分順利,即使美國加徵了25-30%入口關稅,他的生意仍然有增無減;疫情之下,全世界差不多都停擺了,但訂單卻由斯里蘭卡、越南和菲律賓來了中國。他的工廠源源不絕加班,只是工人不夠電力不足。
他投資一些初創企業,在以色列的回報最好,香港的也得到市場肯定賺到錢。他賺了錢請我們吃飯時,卻問我一些意見,這不十分平常,他投資甚麼從來不跟我說過,只會問我做不做政協等政治性議題。
原來有家他投資了的公司想邀請他做非執行董事,期間我看見了他的投資方法和做生意方式。
他不賭馬,亦不愛馬,卻是馬主,和人夾份養馬,就是建立大家有共同話題。即使買馬養馬費用貴,贏的獎金不夠,但他仍然繼續。
他打高爾夫球,但不會為了打球而飛去其他地方,卻是幾家香港高爾夫球會會員,就是間中和行家朋友打打球;外國客戶來港時作陪。
他入了不少會,有些只是飲飲食食,幾十萬會費,還有幾千元月費,吃也吃不了那麼多,但這就是有錢人的「計算方式」。不是你我的計算方式:抵與不抵,而是賺了甚麼。
在他的世界裏不是沒有賺與蝕,只是賺了幾多、或蝕了幾多;而這賺了幾多、或蝕了幾多也不是逐次逐次計,而是一籃子的算。這次蝕,也是賺了,賺到教訓。
(iStock)
簡單來說,他投資了這家公司,就是看到這個公司的發展潛力才投資,預計有5至8倍回報。但若要加入這家公司做非執董,便得把股票賣去,那麼他便損失一筆很大很大的回報;這個從金錢上蝕許多,但從做生意的長遠角度看,他認為是賺了。
若然是我,我會用上抵唔抵去評價這件事,而且會覺得蝕了很多錢。「蝕了很多錢」和「賺少很多錢」,那筆錢雖是一樣,但說法不同,卻也代表不同心態。
在金錢世界上,「內外」法則。外在的包括知識、理財、投資策略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不過內在技巧更重要。舉個例子來說,想成為投資高手,金錢和投資工具固然重要,但是能否善用這些工具才是關鍵。
讀過一句話「不但要時間對了、地方對了,這個人他自己也必須對了。」朋友決定買的時候,勇往直前;他決定賣時,義無反顧。
所以,我是個甚麼人?如何思考?信念是甚麼?有哪些習慣和特質?對自己真正的了解嗎?我如何與別人建立關係?對別人的信任有多少?真的認為自己值得擁有財富嗎?在市場恐懼,充滿憂慮和負面情緒時,如何把持?
有些人在財務方面搞到一塌糊塗?他們本來很多錢,後來卻散盡家財,一無所有。有人起步成功,後來卻失敗;看起上來,他們時運不濟、碰上不景氣,或遇到了衰人,給騙去一切。
若從內在因素看,可能另有故事。如果在他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天降橫財,這筆錢不會待在他身邊太久,早晚會離開他。許多人都沒有足內在能力去創造並守住大筆財富,去面對隨金錢成功而來的一切;結果就是這些原因使他們沒辦法變成有錢人。
沒有眼前的抵唔抵,只有幾時埋單計數,才知賺了還是蝕咗。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