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21
【FOCUS】視像峰會互表誠意 中美關係需坐言起行
在新冠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短缺、各國通脹加劇的嚴峻時刻,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今天早上舉行了第一次視像會議。習近平在致詞中,對拜登表達的一句「看到老朋友我感到很高興」,和拜登的一句「希望下次能面對面會晤」,無疑在會晤的一開場,已預示著兩個大國政治氣氛的回暖。
中美政治氣氛回暖
央視截圖
自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以來,全球民眾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兩國領導人展開這般融洽的對話。面對國內通脹飆至30年最高、總統民意支持率不斷下滑的不利局面,在中美關係上取得突破,已成為拜登及民主黨改善國民經濟,扭轉明年中期選舉劣勢的關鍵契機。峰會時間亦反映了拜登的急迫與誠意:當他和習近平互相問好的時候,北京時間是早上8時45分,而太平洋彼岸的白宮卻是晚7時45分。
當會議結束時,華盛頓已是深夜10時45分。這一天對於年近八旬的拜登來說雖然漫長,但也是處處展現曙光的。就在當天上午,民主、共和兩黨的國會議員罕有地一同來到白宮,見證拜登簽署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拜登亦借此機會展示美國的團結,宣稱兩黨議員共處一堂,證明彼此可以攜手合作,為普羅大眾謀取實利。
雖然美國自特朗普時代以來,國內已積蓄不少對華負面情緒;但是在經濟惡化的處境下,選民最關注的是飯碗問題,因此拜登此時基於拯救自身經濟需要,與中國擴大合作空間的民意條件已經成熟。
北京注重長久穩定關係
AFP
如果說,拜登是駕駛著他的基建巨輪來會習近平的,那麼北京顯然更執著於中美政治關係的長治久安。在視像會晤前夕,中共中央在11日閉幕的六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歷來第三份「歷史性決議」。正如1945年的決議確定了從農村發展革命的毛澤東路線:1981年的決議確定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新決議確定了中共百年成就所建立的制度自信與歷史經驗,指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是習近平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精華。
這份決議將在未來數十年指引中國的內政與外交方向,對美關係亦不例外。事實上,外交部長王毅7月26日在天津接見美國副國務卿舍曼時,對美方提出的防止中美關係失控3點要求,已經預先反映了決議精神。
在中美視像峰會上,拜登對3點要求作出了全面回應,即美方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華,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致力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希望台海保持和平穩定。近年一些推動中美對抗的國家和地區政要,在聽到拜登的發言時恐難以安枕。
三點原則和平共處
AFP
習近平則在會議上,為新時期中美關係勾勒出3點原則:一是互相尊重:二是和平共處:三是合作共贏。早在2014年底習近平在北京接待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時,曾指出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時隔7年他向拜登表達了更上一層樓的觀點:「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兩國應堅持互惠互利,不玩零和博弈,不搞你輸我贏。
習近平上任以來,歷經民主黨奧巴馬時代的「亞洲再平衡」政策,共和黨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優先」政策,再回到民主黨拜登的所謂「激烈競爭」政策,到現在兩國關係終於出現一線轉舵的機會。但聽其言終需觀其行,針對拜登駕著基建的經濟巨輪與中國會晤,習近平則提醒他中美兩國就是大海中航行的巨輪,希望雙方把穩舵,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撰文:范強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