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2014
香港學生罷課運動的反思
自全國人大常委會8月31日為香港特首選舉下了閘,香港瀰漫政治低氣壓,學界的反應,便是學聯於9月22日發動罷課,參加人數之多,超出預期,共有1萬3千名學子繫上黃絲帶,緊握拳頭,在香港中文大學百萬大道發出怒吼,情況更勝兩年前的反國教罷課集會。他們高呼「命運自主」,齊唱「革命不老」。
本港的8大院校合共8萬9千名學生,1萬3千人罷課約為14.6%,雖然百分比不高,但已締造歷史,反映不少大學生極為關注香港前景。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朗讀罷課宣言:「命運危機迫在眉睫,每一個香港人會否都撫心自問:除了我們自己,誰可否決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與未來?」
這次罷課集會,來自25間院校的師生。有學生上台發言時稱,港人集體患上名叫「旁觀」的病,見到問題會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到無法挽救才如夢初醒。又有20多名大專老師表示支持罷課,揚言罷課多久便支持多久。現場師生在集會尾聲,高呼「抗命不認命,香港我主場!」。
罷課大集會只是序幕,學聯隨即把教室搬到添馬公園,先罷課一周至9月26日星期五,呼籲港人每晚下班後到場聲援,並且向特首梁振英「下戰書」,要求他親臨添馬公園向市民交代,否則不排除將行動升級和公民抗命。另一方面,學民思潮則計劃在本周五發動中學生罷課,會有多少人參加,至執筆時尚是未知數。
近代史上不乏以罷課作為抗命手段的學運,例如1919年的五四運動、1968年美國反越戰運動,以及今年3月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學生走到浪潮前頭,對政策以至文化造成深遠影響。但學運能否深化,要視乎學運的後續,會否擴及其他階層,包括工運、商運和社運。學生有的是一腔熱血,有理想有使命而不會計及現實利益,所以能起帶頭作用,但如果學運沒有後續,則學運也難以成功,只能起漣漪作用。
像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便曾對罷課學生挖苦,謂:“Who cares?”(誰會關心?)這話說得太快,因為學運的後續尚在醖釀,怎能遽下斷語?如果真的由罷課發展到罷市,則李國章還能聳聳肩說“Who cares?”嗎?而且學生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罷課,李國章則以功利心態勸喻,謂「罷課無效,如果有效,我也罷課」,這不但難以說服學生,且在中央眼中,是犯了「政治不正確」罪,等於說罷課有理,他也想支持罷課,只是無效而已。
如今暫時未見學運得到廣大市民支持。學運需要得到普羅大眾參與,才能形成強大政治力量。學生需要思考鬥爭策略,審時度勢,爭取各方合作,才有機會成功。但香港一向是保守而務實社會,港人心態多是唯利是圖,雖有不滿,卻願意逆來順受。已有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四成七受訪者不滿人大常委政改框架,滿意的不足兩成;四成三受訪者估計立法會最終會通過政改方案,估計否決的有三成九。市民的看法紛紜,估計政改問題難有轉機,人大常委會已制訂的政改框架,可討論的空間已經很小,故中央與泛民達成共識存有困難。相信不少港人對政府欠缺信心,但他們未必要抗爭,或者可能選擇移民。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