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2019
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青年發展
社會大致上認同,香港青年投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可以拓闊個人和香港的發展空間。但是,真的付諸行動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2018年初一份青年團體的民意調查就發現,近6成受訪青年不會考慮往「大灣區」發展,主要原因是不清楚「大灣區」是甚麼,以及不想離香港太遠。之後,我們常常見到特區政府官員以「三段論」式的話語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政府將加強宣傳推廣大灣區資訊、大灣區機遇處處商機無限、交通基建實現「N小時生活圈」。
如果不瞭解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群體對大灣區的想像,「路通財通」的樸素願景及政策推廣恐怕難有成效。嶺南大學研究生部與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在2018年8月通過電話訪問了超過一千名香港成年居民,以瞭解他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知與評價」(註1)。結果顯示,總體而言,受訪者認為內地大灣區城市最吸引的依次是休閒娛樂、居住條件和就業機會,而最需要改善的則包括食品安全、治安和交通。由此可見,受訪者認同,內地大灣區城市存在發展機會,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助港人投入灣區發展。不過,受訪者前往內地大灣區城市仍以休閒娛樂、探親訪友為主要目的,工作僅排第四位。
與總體樣本相比,年齡較細的群組呈現出一些不同的結果,甚至算得上是代際差異。例如,對18-29歲的受訪者而言,工作也是他們到訪內地大灣區城市的主要原因,僅次於觀光,而略多於探親訪友、品嚐美食。原因可能是中港經濟融合,到內地公幹十分普遍。所以簡單粗暴地批評香港青年不到大灣區發展也許並不準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工作上與內地有更多聯繫,但是年輕一代對在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也有更多的擔心,包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與本港親友關係疏遠、不習慣當地生活、不能享受香港的社會福利。原因可能是他們大多在香港土生土長,與上一代不同,與內地親友已經關係疏離。
調查結果也顯示,與內地出生或50歲以上受訪者比較,香港出生或18-49歲的受訪者較不關注大灣區資訊。原因很大可能是香港年輕一代較少關注社會時事。所以,繼續沿用「三段論」的政策宣傳大概收效甚微。
註1: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香港居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知與評價」研究發佈,https://ln.edu.hk/research-and-impact/research-press-conferences/bay-area-research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