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2019
研發「分餅」要分好 策略統籌須先行
近日,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領導的國際科研合作小組發現,綠茶中一種抗氧化劑未來可能成為治療結核病的關鍵。雖然目前已有治療結核病的藥物,但隨著細菌抗藥性不斷提高,這個成果為研發出更有效的新藥鋪平了道路。
新加坡的科研實力蜚聲國際,連同這個項目在內,不少科研資助背後都有賴同一個部門:「國家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國家研究基金會於2006年成立,是直接隸屬於總理公署、負責制定科技發展策略和協調資金分配的國家級部門。基金會將「研究、創新與企業」(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定為新加坡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基石,每五年為此推出一次發展計劃,釐定接下來五年全國科創發展的策略方向,並提供相關經費分配的指引。
最新一份「五年計劃」,即《研究、創新與企業計劃2020》於2016年發佈,計劃在2016至2020年五年間總共投入190億新加坡元(約1,093億港元),透過增加公營研發支出提高業界研發能力,培育創新型企業,並滿足國家相關發展需求。這份計劃亦闡述了新加坡選定的四項戰略科技領域 (先進製造及工程、健康及生物科學、城市可持續解決方案、服務及數碼經濟)的詳細行動計劃。
除新加坡外,不少致力於發展科技創新的經濟體都設立了高層次的架構以制定科創策略及統籌資金分配。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下設的科學技術評估暨規劃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T Evaluation and Planning)就是南韓在這方面的「掌門人」:研究院每五年制定一次國家科技基本計劃,作為各政府部門在科技方面最高級別的常設計劃;研究院每年還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和研發預算分配的藍圖。
反觀香港,政府對科創發展的策略長期缺位,令人扼腕。儘管政府選定了四個優先發展的科創範疇,分別是生物科技、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但除智慧城市外,其他三項都尚未有具體策略出台。缺少規劃策略令科創的公營資金分配長期處於零散狀態。多個政府部門,例如創新科技署、食物及衛生局、教育局等都有提供研發項目經費,但各部門只集中在各自的願景和目標,沒有整體的統籌規劃。這導致各項計劃不協調,資源亦有所重疊;申請過程重複繁瑣,大大增加研究人員的負擔。
香港志在成為世界一流科研基地,政府近年不斷加大科創投入,務求「做大個餅」。但餅要做得大,亦要分得好,「分餅」智慧有賴目標長遠、內容詳盡的統籌策劃。其實政府在2017年已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參照上述新加坡和南韓的例子,這個委員會能否設立類似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韓國科學技術評估暨規劃研究院的部門,以制定科創發展的策略、優化研發資金的分配呢?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