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2011
治堵之本
放眼神州,越江大橋飛架,立交拔地而起,繞城環線公路日增,但是我國大中城巿交通仍然擁堵,由於城市擴大,人口快速增長,私車日益增多,交通堵塞成為大中城市的通病,然而上海發展軌道交通的實踐,為解決世界性難題提供了經驗。
在交通機動化發展之前,人口接近2,000萬的上海曾經擁有1,000多萬輛自行車。 90年代始上海推動大規模的交通基建,由於汽車發展速度超過了道路建設速度,交通並未隨之改善,市民上班出行耗時費事。世紀之交,上海決策者汲取「汽車增長策略」的教訓,提出「公交優先」的概念,並將「城市之血脈」的軌道交通網絡建設視為重中之重,成績令世人矚目。
上海軌道交通雖起步比京津晚,但建得比京津快。截止2010年底,上海軌道交通線網已開通運營12條線,282座車站。 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時,上海已擁有世界第一、總長度超過420公里的地鐵線路。昔日倫敦逐步建成全長400多公里的地鐵網絡費時150年,如今上海只花了15年時間,即名列前茅,可謂後勁淩厲。
現在的上海,中心城區500米內有地鐵出入口,乘坐地鐵,可以很快到達上海各個角落。即使不能直接到達,出地鐵後,計程車一個起步價基本也能到達,道路擁堵狀況已得到緩解。
事實上,發展城市集約化的軌道交通才是大型城市解決交通擁堵的治本之道。因為地鐵利用地下空間為主,同樣交通量的佔地,地鐵僅是公路的1/5至1/8,而且軌道交通可承運大量客流,目前上海地鐵日均客流高達550萬人次,極大地改善了路面交通狀況。另外相比私家車,軌道交通的成本更低、更方便,自然引導民眾將使用軌道交通作為出行方式的首選。
軌道交通項目的建成,不但每日快速運送數以百萬計的人流,同時也調整了城市區域結構和產業布局,改變著城市發展的軌跡。隨著地鐵的延伸,地鐵周邊土地的利用價值得到提高,經濟發展和城區建設就會躍上新台階。為城市人口從高密度地區向低密度地區遷移創造了條件,改善了民眾的居住環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促進郊區的城市化發展。
目前世界上著名大都市如新加坡、香港、紐約、倫敦、巴黎等已經基本建成了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現代城市交通體系,承擔的客運量已佔城市總客運量的50%-80%。為了讓未來上海軌道交通也將承擔50%的城市交通客運量,上海新一輪的軌道交通計畫又已啟動。至2015年,上海將形成650公里的軌道交通運營網路,車站380座,軌道交通運營準點率達到99%。 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達到800公里,遠期規劃達到970公里,從而真正發揮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的主幹作用。
未來緩解城市交通,城市發展地鐵已成大趨勢。除12座城市建成城市軌道交通外,根據國家建設地鐵三項指標——城市人口超300萬、GDP超1,000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00億元,國務院已批准28個城市籌建軌道交通,2010至2015年地鐵建設投資規劃額將超萬億元人民幣。雖說地鐵公共性天然地高於商品性,即地鐵被作為改善交通生態的公共產品,而非純粹用來賺錢的商品。然而地鐵造價高,且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故修建地鐵的城市,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必須有承擔和應對後續巨額虧損的思想準備,這將是許多城市管理部門需要認真面對的新課題。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