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2017
靠強積金退休,即係退唔到休
強積金推行17年,積金局公布420萬參與計劃的成員中,約有3萬個帳戶累計權益逾100萬元,較平均帳戶權益15.4萬,高出逾5倍。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聲稱強積金發揮功能,為就業人士未來的退休生活累積儲備,笑言不少帳戶內的強積金並非「雞碎咁多」,逾14萬帳戶累積50萬元以上,對退休保障有一定作用。
真的對退休自保障?
大家不妨計計數,強積金戶口有100萬元的打工仔只有3萬個,相比全港約330萬個打工仔中,不足1%。即使你強積金戶口有100萬元,恐怕退休也不夠錢過活吧?更何況大部分戶口平均只有15.4萬元?
如果他們沒有強積金以外的資產,怎可能依靠強積金退休?
相信大家不用去問銀行財務顧問,也知道100萬根本不足夠。一般估計,一個人若沒有400至500萬元,是不可以說退休。
此外,強積金惹人垢病的,是不讓打工仔自己選擇基金,要依從僱主的安排。即使離職,可轉移的也只是自己供的5%,僱主供那5%仍然動不了,所以才出現420萬個參與計劃成員,卻合共有900多萬個強積金戶口。
由於能夠選擇的金融產品不多,而提供基金選擇的金融機構所收的手續費、服務費過高,減低整體投資回報。
此17年來,扣除收費後的強積金平均每年回報達4.3%,表面上看,跑贏同期每年1.8%的通脹率。但說強積金回報並不如坊間印象般差,是100%誤導。
任何投資,不管回報多少,甚至蝕本,投資者也要給服務費,這是長達幾十年。服務費用2-3%看似很少,但小數怕長計下,對投資回報原來有巨大的影響。
強積金推行至今,累計管理規模達7,700億元,每年收2%,就是140億元。這些金融機構不管投資表現,而收取高昂費用,打工仔被迫「焗住」每年給2%,若是工作20年,便因僱主所選擇的金融機構而被迫給了40%。
以過去17年平均回報計,如果可以把服務費降低1%,我們的平均回報便有5.3%;如果可以把服務費降低1.5%,我們的平均回報便有5.8%,更何況有些服務費更高於2%。
故積金局應該再壓低金融機構所收取的服務費至低於0.5%,以保障打工仔的權益。此外,讓打工仔可以除了整合自己零散的戶口以外,還能夠把之前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僱主供款部分轉移至自己戶口。
若積金局真的為市民著想,可以安安樂樂退休的話,便要大力推動向政府爭取為自願供款提供更多稅務優惠,以便鼓勵市民多作儲蓄投資,否則也是肥了那些金融機構。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