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猖獗擾全城 拆招警示聯手抗
24/11/2023
詐騙遍地開花,香港今年首9個月的案例及失款,均已突破去年總數。周日起,警方將夥拍金融監管者及業界,為轉數快用戶推送「可疑識別代號警示」,但騙技層出不窮,從全城注視的「假狗肉真行騙案」可見,今後無警示不一定代表安全,執法機構必須跨部門和界別打擊罪案,也要合力加強公眾教育,從速提升市民防備意識。
轉數快增防線 警惕心最關鍵
當任何轉數快識別代號,包括本地手機號碼、電郵,被警方防騙視伏器標記為「高危有伏」,44間銀行和支付工具商會於轉數快轉帳確認頁面,展示紅色警示,提醒用戶三思而行。
有網絡保安學者認為,當局架起了最後防線,但防騙關鍵仍是大眾警惕。首先,有些事主不虞有詐,警方和傳媒均曾發現,有人接獲警告後,反向騙徒求證。
再者,新機制有漏網之虞。由於被立案核查者才會列為「高危有伏」,加密幣商JPEX過去曾長期榜上無名;電話實名制縱已生效多月,日常的推銷行騙電話和短訊,亦依然擋之不絕。
而且,除轉數快之外,騙徒亦設置其他陷阱。近期佯裝賣狗肉的不法分子,曾挪用動物慈善團體電話要求轉數,但他們志不在此,而是爭逐關注,誘騙愛狗之人等安裝危險程式,再伺機竊取資料和財富。
當今騙徒所編故事、所用伎倆層出不窮,警方更要聯袂其他政府部門和界別,見招拆招。銀行公會和金管局早前已因應騙徒常跨行開設戶口,在警方支援下設立平台,嘗試互通信息,以便及早偵測出問題;金融界議員陳振英透露,業界近月還成功勸阻約200名受害人,不再過錢到傀儡戶口。
社媒地雷充斥 環球規管趨增
對廣大市民來說,社交網絡平台充斥詐騙廣告,偽冒名人開班傳授財技、冒充商舖結業清貨,連恒生昨天亦發文指斥,出現冒牌專頁。社媒地雷處處,舉報禁之不絕,當局應考慮積極施壓,確保科技界一樣負起應有責任,並順應國際收緊規管大勢。
在新加坡,政府為防釣魚騙局,擬議強制金融機構向客戶發放高風險活動通知、交易警告等;電訊商亦要禁制未獲准許短訊來源、引入釣魚篩查,一旦未有履責,或要賠償客戶所有損失。英國則走得更前,簡稱「APP」的「授權推送付款」騙局苦主,如戀愛欺詐,明年開始基本上可向發款和收款銀行全額索賠。
騙案責任誰屬,難以一概而論,尚待社會深入討論,但倘能充分教育大眾,則肯定有助防患未然。從警方近月邀來「失去了一切」的郭富城,親身上陣協助防騙,足證有關當局了解,宣傳時興騙技的重要,冀能於無止境的兵捉賊對抗戰,佔據上風。
大行滙豐近日出手助攻,發揮奇想於商場策劃食字騙藝展覽「呃Fair」,像懷舊的「長輩圖」Yes卡機,令人拍案稱好,《不要亂掃馬》則互動提醒,電話掃碼興起一樣有潛在風險。
只從官方渠道下載程式、確保程式串法正確、查閱程式要求權限等等,均是顯淺易明的通用網絡自保板斧,但只有多費心思,傳遞貼時入腦的信息,公私攜手防騙,才能事半功倍。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