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推廣署上半年交出理想成績,無論引進企業數目、新增職位或行業類型等指標皆然,但署方所公開資訊仍欠齊備,惟恐有礙剖析香港營商走勢,或者更深入了解吸引力變遷。今年個別行業顯著冒升,特區政府的進取新政應記一功,還望度身提供土地、稅務優惠吸引外資的措施,亦可果斷快馬揚鞭。
今年首6個月,一共322間內地和海外企業受助在港設點或擴展,按年升43%,3,500份新增職位,亦躍升44%。
2023/24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曾向署方增撥約5,150萬元,主要用於家族辦公室、金融科技及服務,以及創新科技的投資推廣,今次各吸引了52、77及61間公司,正正是期內三大行業。家辦過去不算最熱門引資範疇,多得政府去年發表相關政策宣言,還建立專責支援團隊,如今成效可謂立竿見影。
數目達標在望 增細節利分析
投推署去年11月換上資深銀行家劉凱旋為新舵手後,坊間樂見署方更頻繁受訪問、發公告。特首前年訂下3年內吸引1,130間企業開設或拓展業務的積效指標,投推署及它所屬的商經局連月來清晰表達,當前走勢強勁,期待勢頭能持續下去。
觀乎上半年吸引的投資額再升6%至383億元,新札根企業應維持了一定規模,可惜署方未有詳加闡釋新開業和再擴張比例,發新聞稿時亦大多介紹貼近民生的餐飲食肆,未見多著墨未來實際經濟貢獻更大的金融和創科公司。
而且,相較統計處的外企駐港年度調查報告,橫跨了24年之久,投推署網站當前只有2023年一份年報可供閱覽,做法大相逕庭,實有礙了解趨勢變化。
按統計處最近期的報告,全港有境外母企的公司,依次源自內地、日本、美國、英國和新加坡,但投推署僅有資料則顯示,日資去年起一直排首5名外,是出於圓匯疲弱、港日關係欠佳,還是其他原因?當新加坡(18間)上半年在港的加碼投資,已佔一帶一路共建國項目近4成,特區政府上下或要急起直追,開拓已認定的新財源。
全城在招攬家族辦公室有長足發展,惟資產管理業亦連番指出,除了下半年擬議提出的遷冊修例外,本港尚要解決業界難以符合個別寬稅新政的問題,未來亦要爭取睇齊對手的稅策。
增土地進展慢 尤礙招攬科企
樂觀地看,倘若優惠政策更臻完善,全城招商引資當可事半功倍,投推署或者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均應竭力了解和反映前線目標公司的意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年提出,可為引進龍頭、重點企業度身提供土地和稅務等優惠,但針對土地供應,進展未如理想,近日始由創科局局長孫東證實,將在早年平整的沙嶺用地,首度參照內地片區模式,發展「國際數據園」。新模式的片區批地,企業可落戶營運的時間,只怕更加遙遠。
有別外來金融機構或餐飲食肆均可較簡單入駐市區,本港現有兩大創科樞紐的用地已所餘無幾。政府要如願吸納外企,促進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等三大產業的發展,北部都會區舉足輕重,只是眼下新田科技城環境爭議不絕,其他新區原址換地或傳統招標等反應也未盡理想,當局務須從速解決前期供應樽頸,才可竭力釋出空間提供租售優惠,重點招商引資。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