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中國財政刺激措施終於落地。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建議增加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同時,財政部長藍佛安宣布,自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這部分可置換隱性債務合共4萬億元。即是說,用以化債的資源高達10萬億元。
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認為,今次缺乏直接的財政刺激措施,意味著決策者將為特朗普2.0預留政策空間,預計2025年中國GDP增速目標可能下調至4.5%。他並認為,6萬億隱性債務置換方案令人鼓舞,不過決策層仍必須加快推進三中全會提出的財政分權改革來激勵地方政府。市場關注焦點將轉向12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屆時會宣布更多穩增長措施。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經濟高級分析師徐天辰亦認為,化債規模超出預期,對經濟是大利好。10萬億的規模意味除地方政府的金融類債務之外,經營類債務即企業欠款的償還也很有希望,有望解除當下的類似「三角債」困局。
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則指出,債務置換方案的方向是正確的,對地方財政壓力有緩解,市場對地方債務的擔心也會減輕。他預計明年財政政策方向會更加積極,「赤字率突破3%是比較確定的」。關注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
《經濟通通訊社8日專訊》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