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圍堵一場空,美遏華適得其反
24/12/2024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卸任在即,坦言試圖阻礙中國發展是徒勞,言論印證與華脫勾斷鏈以打擊中國發展不現實。隨著美國政府換屆,新政府料加緊對華科技圍堵,但亦無法阻擋中國前進步伐。
雷蒙多執行拜登產業戰略4年,是壓制中國獲得芯片技術的關鍵人物,到頭來卻承認,限制中國獲取技術的努力,並沒有阻礙中國的進步,只是使中國減速而已。她坦言,企圖阻止中國是徒勞(a fool's errand)。
她說這番話的目的,純粹是希望為《芯片與科技法案》辯論,強調有必要透過補貼強化芯片業,增加美國競爭力,以免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把法案束之高閣。雷蒙多相信無意讚揚中國技術追趕的進度,但確實道出了用行政措施圍堵的局限性。
制裁扭曲市場,擴限不切實際
美國對中國的芯片制裁效果注定有限,制裁政策往往只會扭曲市場環境,供求關係不會因此消失,反而催生各種非正式交易管道,尤其高端芯片價值高而體積小,便於轉移,即使美方封鎖措施再嚴密,也難以完全阻止。
事實上,美國近年接連針對中國實施芯片制裁,與此同時關於出口管制漏洞的消息亦不絕於耳,美國商務部最新據報更要求英偉達(Nvidia)調查過去1年,旗下產品是如何流入中國,反映中方仍然能夠取得高端芯片。
對華制裁效果不似預期,並不意味著美國會放棄圍堵,拜登政府反而試圖加碼,周一宣布對中國製造的成熟製程芯片啟動301條款調查,儘管在這類成熟製程芯片已被廣泛用於汽車、手機、家電等電子產品,中國在該領域的產能舉足輕重,美媒也承認,要把限制措施擴至這類低端芯片,是不切實際。
美國製造積弱,重建非易事
美國在芯片領域與中國競爭主要依靠兩大策略:其一是進出口管制措施,屬於防守戰略;其二是增加投資,通過政策傾斜吸引企業回流,強化美國芯片製造能力,這是進攻戰略。雷蒙多對前者的效果有所保留,但對後者充滿信心,認為打敗中國的唯一途徑是保持技術領先,而《芯片與科技法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惟芯片製造流失到美國以外地區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製造成本太高,不適合這類產業經營。赴美設廠的台積電就出現水土不服,其高度緊張的生產模式與美國的工作文化產生嚴重衝突。美國要重建積弱已久的製造業基礎,並非易事。
對華態度不友善的特朗普再次執政,上台後幾可肯定會延續拜登政策,隨著限制措施擴大,屆時不僅荷蘭的光刻機生產商ASML等芯片業關鍵企業受波及,利益受損的國家只會愈來愈多,涉及的利益也愈來愈大,加上美國愈來愈趨向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上勢變得愈來愈孤立,最終這些為「保持領先」而推出的措施,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